作者:张行健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一级作家 临汾市作家协会主席
曾多次和诗人潞潞强调过一句话:诗歌养人。记得潞潞初听这样的感叹时非常惊讶,满是赞赏和喜悦。我是真实地流露出自己对诗歌的感觉。
在我们大家喟叹文学处于社会边缘境地的时候,应当看到还有许多在民间的诗歌作者,保持着真正的诗歌精神,一如既往地用这种最自由、最灵动的文学形式来抒发自己的生命体验……
在临汾这片文明悠远、积淀厚重的沃土上,一直活跃着一支勤奋而执著的文学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骨干诗人抒发的是一种社会情感与精英情绪,而当下的诗人是岁月和社会政治文化转型后的新生代思维,以自我为一个完整宇宙的堡垒筑造,之后再作辐射状的思想扩散。表达生活感受,描摹思想状态,书写喜怒哀乐和具有特质的生命体验。他们的诗作往往是凡俗而远离崇高的,但这种凡俗是带有浓郁地脉人气的凡俗,具有人间烟火的平实魅力。
这里,我仅谈谈对刘芳女士诗歌的品读与感悟,与临汾的诗歌名家和一线诗人们探讨和共勉。
用明丽晓畅的意象,高擎起生命的精神烛照
诗集的开篇之作《你的歌声》,是刘芳缅怀早逝同学的追思之作,感情真挚、诗意动人。作者用充盈生命特质的系列物象,如:夜莺之歌、黑发的瀑布、月亮的光线、林间小路、棉田花铃、滚动的响雷、年的味道、命运冷冷的手……这些可触可睹的物象有机地升华为可知可感可念的意象,这些与生命紧密相连的物象,是对人生的最好铺垫,生命因为它们的系列组成,才显得充盈而完美,平实而诗意。
“暮色中盘旋的梯田,北风袭来卷起漫天沙尘”。形象贴切、意象深远。漫天沙尘叫人沉重,但诗的整体意象是明丽鲜活和柔韧的,如天边的绿色、旷野中孤独的树们等。作者积极的生活状态和柔韧的生命情怀,在诗歌的意象里,表达得充沛而饱满。
我认为,《你的歌声》是刘芳创作中的一首重要的作品。在咏叹生命、歌唱友情的诗作里,是带有标志性和符号性的。
外表温和、秀丽却有些柔弱的刘芳,用先天的才气和后天的历练,聚焦生命,感悟着人生。三首极短的小诗,能彰显她的发现和心得的个性特色——
《你》:
你是我前世遗落的一滴泪珠/在黎明的晨曦里苏醒/在夜晚的坚强中破碎
《伤心的时候》:这一瞬间/活着是一块石头/谁能深入谁的悲伤/谁能成就谁的善良/谁是谁的家园/谁是谁的希望
《枣树》:
所有布着突起的枝节/都是一次困顿之后的突破/黎黑、粗糙、坚强/直到泛黄的花开/纯粹地活着/需要一颗多么顽强的心
用婉约动情的诗眼,回望故土田野的魅力
刘芳是用城市与乡村的距离感,回望深情的田野和亲情故土的。这种距离感在某种意义上表现得更明晰也更理性,因为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才使得自我的乡情不至于如野火一般焚燃。
刘芳深谙“文学距离感”的道理,她在静谧地培植着一束束秋菊,让这阳光一样的橙色花瓣,在家乡的房前屋后悄然开放,且释放着悠远的芳香。
在《高粱》里,她曾这样吟道:
唯有你,青青地、笔直地/站成了我们年轻时候的依恋/哪怕最后只有一声叹息/也像是一把英勇的火炬……
这样的诗句就有了发现的成分了,是在理性基础上的感性发现。还有《成长》中的诗句:
村庄的田野,青葱、茂盛、辽阔/许多年前我们沿着那条陌路回家/今天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远离了它/不能远离的是亲人的皱纹和白发/它时刻提醒我们所为何来向何处去……
这样的诗句不仅仅是一种理性的反刍,它已经升华到家族文化寻根的层面了。在这样优美而深刻的诗句面前,我肃然起敬。
用细腻轻柔的触须,抚动起大爱的心弦
她有关孩童和成长题材的诗作。这类作品往往晓畅明了,却有一个很自然的切入点,围绕成长的题旨,运用生活中的毛边儿,在凡俗的生活中,探索到哲理或真谛。
如《断奶记》《写给孩子》《天生的诗人》《经历》《怀抱》等,读这一类的诗作,如同倾听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精神教诲和生活指导;又如同一个母亲在和他人交流孩子成长的心得。作者绝没有把这一题材的内容处理成喋喋不休的唠叨,没有还原成母性育子的辛劳,而是艺术地截取了几个画面,选取了不被人留意的小小角度,让诗意的触须在这些往往被人遗忘的角落抚动出心灵深处的大爱之音。我以为,这是诗歌的机智,也是诗人的聪慧。
诗人的可贵会在平凡中发现奇崛,会在俗务里体会不同寻常的生活意义。
在《寻找快乐》里,村边的炊烟依然有袅袅的诗意;在青丝和白发的演变之间耐人寻味地写出一些生命的欢乐和奥妙。
《红色蓝色随想》里,由色泽发现了人生爱的深意,作为蓝色,这天空和心灵宁静的守候的色泽,笔锋转起便成了人生起始处的落脚,是白发翁妪依然守望的过往。很惊讶不动声色性格温柔的作者,何以写出这样让人回味无穷,让人心灵悸动的诗句来。心底荡漾着大爱,便能在灰色中发现绚丽的色泽。
《腊月·集市》如一幅小写意的年画,铺陈了繁忙腊月集市的特有情态,而“岁月像翻滚的潮汐,永不退去”。日子在艰涩的甜蜜里如集市一样在密集和疏朗中逝去。
其四是作为一个诗人,对爱情这一永恒而神 秘主题的不断求索和不倦的追问。
作者笔下的爱情是极为含蓄的。对爱的坚信与疑惑,苦痛与矛盾,在失望和希望的朦胧里观望和等待,叹咏和期盼,激动与淡泊,伫立与徜徉,拷问与反省,生与死的轮回和对灵魂的一次次探索,使她的这一组诗作优美干练、丰蕴深刻。
多年写小说之余,阅读诗歌成了生活和精神的必须。
诗歌养人,如上乘的中药,调节之外还能滋补,调节体能,滋润心灵。
责任编辑:柏东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