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山上的信使
侯马境内紫金山上,有一位年已六旬的老人,35年间风雨无阻,徒步而行,为居住在山间村落里的百姓投递信件,用实际行动感动着这里的人们。这位老人名叫王喜成,是目前临汾境内唯一一个步班邮政投递员。1月9日,记者驱车至紫金山下,与王喜成同步而行,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了这位大山信使的点点滴滴。
上午9时,王喜成在紫金山附近的风雷邮政所提取了当日需要投递的报刊和信件,就带领着记者爬上了紫金山。“我负责投递的是紫金山上的4个村子,分别是李家山村、马家山村、成家山村和狄家山村,虽然只有4个村,但这4个村分别处在紫金山上的不同位置,全部投递一遍需要步行25公里。”王喜成说,自己所负责投递的4个村子全加起来只有50户人家,随着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很多人家都搬下了山,只有一些老人还住在山上。
顺山而上,沿途皆是风化的石堆和野生的杂草,偶尔可以看到几棵不知何年月种下的柿子树,因为地域偏僻,无人上山摘采,满树的柿子已经挂在枝头上风化成了果干。“山上人少,路不好铺,所以一直没有人愿意给山上修路,事实上,这几年山上的住户越来越少,很长的时间里,沿途一路,只有我这个信差从山的这头走到山的那头,年复一年,月复一月。”王喜成说,因为所投递的邮件和报纸实在少的可怜,所以他在得到客户的许可后,每两日才投递一次,大山里的人淳朴,知道自己投递不易,几十年间,从没有人要求自己按时按点,也因为大山人的淳朴,所以自己从不放弃,哪怕数十里山路只为一封书信,他也照送不误,从不耽搁。
中午13时,经过几个小时的步行后,王喜成来到了投递的第一站马家山村。“我家就住在马家山村,当年也因为马家山村处在其他3个村子的中间,折中候选,才从我们村里挑投递员,我那年24岁,村里人推举我去,没想到这一干就是35年。”王喜成说,因为路程太远,所以在投递的工作日里,他需要不停地走才可以走完全程。中午饿了,就吃个馍馍,然后边吃边投递,吃完也就把本村的投递工作完成了。
下午14时,王喜成带领记者走过一道曲径小路,路上杂草蔓延,稍不注意就会踩到地鼠洞里。记者一路上都在王喜成的身后紧紧相随,短短一条道竟然连摔好几下。再回过头看王喜成,走在路上步步持稳,丝毫不像一个60岁的老人,这身硬功夫羡煞旁人。
正当记者夸奖王喜成的身体之时,他竟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工作裤上立刻撕破了几个小洞。“好多年没有摔跤了,就是下雨下雪天都没事,大概是刚才和你(记者)说话分心了。”王喜成笑呵呵地说着。
下午15时,王喜成来到了李家山村的一户人家中,推门入院,朝房主打了声招呼,便将报纸送到了房主的手中,就当记者以为马上要走时,王喜成又从兜里翻出了一盒感冒药递给了房主。“麻烦你了,每次感冒都要你帮我捎药……”房主笑呵呵地将药接了过去。此时记者才明白过来,原来王喜成除了投递工作外,还肩负着帮村民下山买生活用品的“兼职”。
投递完毕,王喜成忙碌了一天,准备打道回府,来时翻山越岭,回时依然要翻山越岭。“我是个有着2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身为一名步班投递员,我深知这份责任和义务,也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我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直到自己走不动为止。”王喜成说。
夕阳垂暮,王喜成踩着自己的影子,朝家的方向缓缓走去。(文/图记者 苏亚兵 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