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预报是『 算』出来的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的主题是“监视天气保护生命和财产”。21日,在世界气象日到来之际,记者走进市气象局,为市民揭开气象预报神秘面纱。
“简单地说,天气预报就是预报员应用现有的气象观测资料,根据大气运动规律,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进行观测。但是,由于大气层本身物理性质以及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和能量交换过程的复杂性,使得地球大气的运动规律极为复杂,从而天气预报变得有些神秘。”市气象台台长、山西省首席预报员戴有学说,与过去相比,如今的天气预报其精确度要高得多,这与人们对自然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电子计算机的高速发展是分不开的。
戴有学说,1996年以前,我市都是靠人工从各种仪器上收集各类气象数据,再进行计算、会商、预报。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各地的气象预报都基本上实现了自动化。现在,各气象部门都用计算机收集和处理大气探测数据,利用这种计算能力为每秒数千亿次的计算机,未来天气很快就会被“算”出来,即数值预报产品。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并参考计算机“算”出来的数值,通过会商得出短期、中期、长期的天气预报。要是遇到一些特殊、重要或灾害性天气,各气象部门还会进行市、省、国家三级的天气会商。所以天气预报是气象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目前,我市共建成17个单轨运行的多要素自动气象站,171个区域自动站,一部多普勒雷达,以及8个GPS/MET水汽监测站,5个自动土壤水分监测站;全市还正在建设17个新一代风云卫星数据广播接收站,实时接收FY-3号卫星,以及EOS卫星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和ATOVS微波成像仪监测数据。
现在我市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85%,气象服务公众满意率达81.5%;全市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的比例从20世纪80年代的3%-6%下降到目前的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