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河南大学生孙涛感动古县
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青年联合会等部门主办的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会上,古县大学生村官孙涛荣获“最受关注新青年”荣誉。
孙涛的奋斗故事经过层层选拔筛选、媒体集中展示,从全省各行各业220余个感动青春的故事中脱颖而出。
他是我省唯一一名当选的大学生村官。
初夏的古县古阳镇上辛佛村,连绵的翠绿沐浴着阳光,闪烁着翡翠般的光泽,缕缕白云恰似大山不经意间吐出的层层薄雾。
掐指一算,孙涛从河南驻马店老家来到古县已经有4年多的时间,每日与青山为伴的他早已对眼前的这片山林熟记于心,临近中午,孙涛无暇顾及眼前的美景,在厨房的烟雾缭绕中准备着自己的午餐。
带着一腔热血 他从河南赶来
“我曾经立志当一名警察,却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但我问心无愧,更丝毫不会后悔。”孙涛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却有无限余音,令人寻味。
一再追问下,孙涛关掉电磁炉的电源,极不情愿地讲述了那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也许是和古县有缘吧。”虽然已经不愿再提及往昔,但孙涛仍然平静地回忆往昔。2009年,他从山西省警校毕业,在家人的催促下,报名参加了当地的招警考试,并顺利进入面试,他的家人和昔日同学甚至依稀看到了他身着警服、头戴警帽的飒爽英姿。然而,孙涛做出的举动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他不仅放弃了面试,还背起简单的行囊只身来到600公里外的古县。
原来,大学期间,孙涛收获了自己的爱情,而女朋友就是古县人。校园内的海誓山盟让这个对爱情甜蜜充满向往的年轻人,在家人的极力反对下义无返顾地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报名村官考试,认真复习,参加面试,一路过关斩将,河南小伙成了古县的一名村官。
曾经校园中的海枯石烂终究抵不过时过境迁的残酷现实,孙涛的春风得意被接踵而至的现实击得粉碎。“曾经有一段时间感到特别迷茫。”当时,孙涛无法从失 恋的痛苦中自拔,更为自己不听家人劝阻的鲁莽行为感到愧疚,但这些并没有改变他在古县待下去的坚定想法。
“既然来到了古县,就应该做出个成绩。”虽然不经意间,孙涛还会触及心底的柔软,但分手的痛楚并没有让孙涛消沉,他把全部的热情投入到了农村工作中。
刚参加工作的孙涛并不熟悉农村的工作,除了做好相关的档案整理工作外,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活动中,做好宣传员、当好讲解员、身体力行服务群众、争做传播文明和敬业奉献的模范,努力实现自身价值。特别是这几年,他在种植花菇上费尽心思。
“每当给父母打电话,我都骗他们说我在这边是公务员。”为了安慰父母,孙涛向父母撒了一个大谎,以此寻求心灵上的慰藉。但每次挂断电话,他总会情不自禁地流下泪水。
2012年,古县为孙涛拍摄微电影,孙涛父母带着儿子身为公务员的美好期待,到了大山深处,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身为父母的他们无法想象身为“公务员”的儿子就一个人住在山里,更无法想象儿子谎言背后的执著,一家三口抱头痛哭。
带领群众致富 他以大山为家
“结合古县实际,经过考察,我们创办了古县第一个由村官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而我也把这当做了我的事业。”话题一转,一丝微笑从孙涛脸上掠过。
看着在贫困中苦苦奋争的村民,孙涛萌生了种植花菇致富的梦想,并与另外几名村官成立了凯涛成强花菇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花菇这个全省的空白产业带领农民致富增收。
即使前景再美好,老百姓也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孙涛决定:自己先种植,等技术成熟后再壮大组织,带领村民致富。
没有丝毫种植知识的“门外汉”,硬是通过书籍和网络掌握了花菇的生长习性,紧接着筹集资金、选址大棚、学习技术,没有任何演练的花菇种植大战实战开始。
“第一茬菇还没长成就赔了个精光。”由于花菇对温度的要求极高,前期所有努力因为一个小小的疏忽前功尽弃。都说“屋漏偏逢连阴雨”,第一次实战失败并没 有让他偃旗息鼓,但最让他感到难以接受的是,这次的失败使得团队开始动摇,相继有村官提出撤股。
“既然认定了这条路,无论如何我都会坚定地走下去,哪怕头破血流。”仅有一往无前的气魄和掷地有声的口号远远不够,孙涛求爷爷告奶奶四处借款,终于再次踏上征途。
为了这茬花菇,孙涛把宿舍搬进大山,吃睡都在大棚,特别是到了花菇生长关键时期,他每天仅仅能睡四五个小时。“一个人的饭菜很简单,有时候馒头就咸菜就是一顿。”每周孙涛都会出山,到镇上买一周的菜和馒头。
“白天还好,最怕的就是夜晚。”由于一个人住在山里,孤独如影随形伴着孙涛,为了排解心中的寂寞,孙涛养起了狗,最多的时候,有4条狗每天陪伴着他,而这些狗确实带给了他很多快乐。
“最冷的时候,每天晚上都不敢把门关死,否则第二天就出不来了。”孙涛讲述着2012年春节自己一个人在山里过年的经历,临睡前他把门死死关闭,第二天早上,所有窗户上都结着厚厚的窗花,而门框上全是冰,无论怎么使劲,门就是打不开。闻讯而来的 朋友们拿着工具,费了很大劲才把他“救”出来。
相比被困在简陋的小屋,常常不请自来盘踞在被窝里的蛇,让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涛感到头皮发麻。“有次煤气中毒差点要了我的命。”至今回想起那次煤气中毒,孙涛仍心有余悸,由于以前没有生过炉子,那年冬天有一天半夜他被莫名的气味呛醒了,迷迷糊糊起身,虽然直觉告诉他可能是煤气中毒,但还没等他走出房门就一头栽倒在门口。所幸几个小时后孙涛慢慢清醒,现在每年冬天都用取暖器取暖。
“不管怎样,最艰难的那段日子已经过去了。”时至今日,经过不断升级改造,大棚已经发展到了20余个,而且利润也已经稳定,村民们不再叫他“种蘑菇的傻娃娃”,对他的态度也从开始的怀 疑渐渐转变为支持,并参与了进来,而这些正是孙涛所期盼的。
胸怀长远规划 他为明天喝彩
虽然合作社正在健康有序发展,规模也在扩大,而且一小部分村民也跟着挣了一些钱,但在孙涛看来,这些远远不够,他始终坚信“乡亲们都赚钱了才叫成功”。
“新农村建设没有产业支撑,那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孙涛下定决心要把所学的知识和技术运用到社会生活实践,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多做事、办实事、做好事,带领村民创业致富,做一名大学生村官该做的事、该担的责、该献的力。
按照孙涛的规划,下一步将发展10户农民加入自己的花菇合作社,预计每年可为农民增加收入5000元。
采访手记 在远离城市喧嚣,甚至有些偏远的山村,记者能直观地感受到这名不远千里从河南赶来的年仅29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独守大山、吃睡在菇棚的执著和坚持,这看似令当下年轻人费解的行为逻辑背后,却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纯粹得不能再纯粹的美好愿望、世俗人情。
河南小伙孙涛已经完全融入到了这个他已经为之奋斗了5年的热土,他已经在古县买房,今后还将在这里娶妻生子,而他也终将继续在古县的山村挥洒自己的汗水,用他的青春丈量着理想和现实的距离,更用他的脚踏实地感动每一个父老乡亲。
记者 苏亚兵 卢凯
责任编辑:杨洋
上一篇: 什么是好的户型,买房选哪几层比较好?
下一篇: 汽车天窗竟然有这么多用处,你都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