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张莹超)8月19日,记者从市文明办获悉,我省第五届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开始,现在接受群众投票评议。
在此次评选推荐活动中,我市共有4人入围山西省道德模范候选人名单。
入围第五届山西省道德模范的我市四名正式候选人分别是:见义勇为模范张丹华(208)(酒钢集团翼城钢铁有限责任公司质检部理化中心主操)、诚实守信模范李章云(307)(汾西县团柏乡柴洼庄村村民)、敬业奉献模范吕艳芳(406)(蒲县克城镇张公庄小学教师)、孝老爱亲模范王玲霞(509)(翼城县唐兴镇官庄村村民)。
张丹华
1981年12月出生,翼城县王庄乡上石村人,2002年参加工作,任翼钢公司质检部理化中心主操兼班长。2013年3月16日,在翼城县解放西街金翼超市路段,为救护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而不幸身亡。在父亲眼中,张丹华从小就是一个有爱心的孩子,她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经常在大街上看到有乞讨的可怜人,总会给人家一些钱。在关键时刻,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张丹华义无反顾,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救回了一位素不相识的路人的生命。用短暂的生命谱写着大爱的乐章,用行动诠释着舍己救人的精神。
李章云
1952年生,汾西县团柏乡柴洼庄村村民。曾被评为汾西县首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临汾市第三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一位普通的农民却有着不平凡的故事。现如今,在很多人只知道疼儿娇孙,却对父母和其他老人漠不关心的时候,李章云却用实际行动兑现了对父亲的庄严承诺,完成了父亲的遗愿。他坚守信用,演绎了一出让全体村民举起大拇指齐声称赞的孝举。
吕艳芳
蒲县克城镇张公庄村小学教师,生于1977年的她扎根大山十七载,坚守三尺讲台,为山村教育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她被评为山西省第十届妇女代表大会代表,两次荣获市级模范,多次荣获县级模范和县级“十佳模范教师”,2013年获得首届十佳“蒲子好人”荣誉称号。
王玲霞
1972年2月出生,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村民。1997年,王玲霞捡回一名弃婴,顶着社会和家庭的压力,义无反顾地坚持照顾这个捡回的孩子,为孩子看病并悉心照料。她用自己柔弱的臂膀为残疾女孩撑起一方晴空,用18年的坚守谱写了一曲超越血脉亲情的人间大爱赞歌。2013年,王玲霞获得山西省乡村爱心大使提名奖。今年3月,王玲霞被山西好人榜授予“山西好人”荣誉。
据悉,本次活动由山西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山西日报社、山西广播电视台7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经各市和省直各工委推荐、省活动组委会评议,最终确定了49位候选人(含团体一个)。评选活动的投票评议时间为:8月18日8时至9月1日18时,设短信、网络两种投票方式。候选人最终得票数为两种方式得票数的总和。
【评选规则】
2013年3月16日晚8时许,在翼城县解放西街金翼超市路段,为救护一位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李升,男,25岁,古县岳阳镇辛庄村人,手机15035737103)而不幸身亡。当时,天正下着小雨,张丹华和婆婆、儿子三人步行至金翼超市门口,回头看见超市对面大街中间躺着一个人,自东向西一辆面包车疾驰而来,眼看就要撞上路面上躺着的陌生人,张丹华疾步走去将陌生人推向一边,陌生人得救了,而她却不幸被横撞辗压,以致身亡。施救过程被县检察院副院长李兴国、县反贪局副局长郭强等人亲眼目睹,并及时报警协助处置。
张丹华同志舍己救人绝非偶然,这不仅是长期受共产党员家庭氛围的熏陶,受翼钢公司党组织培养教育的结果,更源自于她那纯洁善良的心灵。在单位,她爱岗敬业,积极上进,由一名普通职工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先后被任命为中心化验室组长、班长,被翼钢公司选评为后备高技能人才。2009年9月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近年来,她多次被翼钢公司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三八红旗手”、“生产工作先进个人”,所在班组也多次被评为“先进班组”。
在家里,张丹华可称得上是孝媳、贤妻、良母,对亲戚和邻居更是和睦相处,以诚待人,以德服人,大家都称赞她是一位热心肠的人。
日常生活中,张丹华急人所难,乐于助人。在洛阳师范读书时,班上一位乡宁籍同学生病,无钱医治,她就拿出自己的生活费帮助同学看病,临近放假还把自己仅剩的路费给同学买了车票。有一年冬天,路遇一个卖糖葫芦的老人,天色已晚,老人仍在寒风中期盼着顾客,张丹华便买下老人全部的糖葫芦,并劝老人早点回家。别人笑她傻,她却说“善事,善事”。
《今日翼城》和翼城电视台对张丹华舍己救人的事迹先后进行报道,今年4月,临汾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临汾市见义勇为协会,追授张丹华同志为“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特等奖”。《临汾日报》以“舍己救人,谱写人间大爱”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
李章云 男,1952年生,初中文化程度,汾西县团柏乡柴洼庄村农民。汾西县首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临汾市第三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李章云的父亲叫李行义,生前有一结拜兄弟名叫赵守礼,山西介休人,他们两人交往甚密,一起相处共事三十多年。李行义病重期间对儿子说:“章云,如果我去世了,你一定要将你叔招呼好,他没儿没女的,你要像对待我一样,让他安度晚年”。李章云答应了。
一句话,就是一份沉甸甸的负担。父亲去世后,李章云始终把父亲的嘱托记在心里,也经常惦记着父亲的这个兄弟,几次到赵守礼家想叫他搬过来一起过。赵守礼老人却怕给李章云添麻烦,没有过来。
2000年的一天,突然有人捎来口信,说赵守礼生病了,想见见李章云。来人虽没再往下说,其中之意,李章云却已领会了。他二话不说,雇人开了辆三轮车,到七十里外的邢家要乡西尔山,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
那时候李章云家里有九口人,其中四个孩子在读书,生活并不宽绰,再加上又收留了这位无路可走且重病在身的所谓“老叔”,李章云心里的压力增加了不少。孩子上学、老人看病,这开支实在太大。他四处奔走结了几千块钱,还请来医生到家里为赵守礼诊断治疗,亲自为赵守礼服侍汤药,端水倒尿,在他的带动下,一家老小齐上阵照顾老人,经过两个多月的调养老人康复了。李章云夫妻俩的心也就松了些,但由于那些天实在太累,再加上心急火燎,等老人病好了李章云却倒下了……
病好之后,赵守礼就在李章云家安家住了下来,和他们一家过上了拮据但有很温馨幸福的生活。赵守礼在李章云家生活了六年久, 在2006年冬天,走完了他八十二岁的人生,寿终正寝。去世后,李章云借钱给老人买了棺木,将他埋葬在自家坟侧。每年清明以子侄礼祭祀。李章云说:“我叔和我爹几十年的老交情,我爹临终吩咐的事,我照顾不好我这老叔,我爹怎么能放心啊!”
吕艳芳 克城镇张公庄村小学的普通教师。出生于1977年1月,大专学历。1997年,20岁的吕艳芳怀揣着满腔热血走出了运城机电工程学院的大门。那年,教育系统广纳贤才,吕艳芳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就报了名。这个村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全村一百多户人家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全村人仅靠一口井水养活,取暖生的是土炉,远处是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几乎是与世隔绝。初来这里,她犹豫了,但看到支书和学生家长们那诚挚的挽留,看到学生们一双双充满童真和渴望求知的眼神,她心软了,她决定留下来,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一留就是十七年。
自走进张公庄村小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吕艳芳就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教师。她常说“花有花的光彩,叶有叶的荣耀,根有根的感受”。她喜欢优生,但不排斥差生,遇到刮风下雨,她甚至送学上门;在每个骄阳似火的夏天,她总忘不了晾几杯开水供孩子们消暑解渴;在每个寒风刺骨的冬季,她总忘不了搬来干柴烧好炉子供孩子们取暖。孩子的头发乱了,她会乘着下课时间帮忙梳好;孩子的扣子掉了,她会及时帮忙缝上;孩子的布鞋湿了,她就拿到厨房去烤;孩子病了,她亲自送到卫生所看病抓药;孩子放学没地方去,她就把他们留在自己宿舍里,同吃一锅饭,共睡一张床……十七年来,她所带的毕业班成绩几乎每年都是蒲县第一,小小的山村学校也在她的带领下在全县声名鹊起。
作为一名教师,她无愧于自己的学生,作为一名女儿,她无暇顾及年事已高的双亲,作为母亲,她尤其愧对自己的女儿。在刚生下女儿一百天时,吕艳芳就狠心地把女儿送回了甘肃老家,托付给婆婆照顾,一年只能回去看望女儿一次。十七年来,她拒绝了多少次可以调入了县城的机会。在她心目中,张公庄村小学就是自己的家。上学期间,她是学校的老师;假期,她就是学校的看门人。在那间狭小的教师宿舍里,丈夫和她一起共度了十五年的清贫光阴,一床一柜一桌一椅两节沙发构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她这种为山区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赢得全村父老乡亲的认可和称赞,而且得到社会的关注。2007年8月15日,《光明日报》和《三晋都市报》、《临汾电视二台》、《蒲县电视台》都刊播了她的先进事迹。今年,蒲县电视台以她为原型创作了第一部电视剧《坚守》,她总是笑着说:我要坚守在这里,让更多的山里娃走出这座山。
王玲霞 女,汉族,初中文化, 1972年2月出生,山西省翼城县唐兴镇南官庄村村民。1997年5月31日中午两点左右,听说翼鹏商城大门外有一弃婴。王玲霞突然想起张阿姨一直想领养一个女孩,于是去找她。当她和张阿姨回来后,孩子已经被好友抱了回来:女婴的小脸烧的通红,肚脐眼上已生了虫,脊背后部还长着一个已开始溃疡的大包,散发出一股难闻的异味,生命危在旦夕,看到是个残疾女婴,朋友们和张阿姨都悄然离开了。
她急忙抱起孩子到县中医院诊治,经过抢救,小女孩度过了危险期,但医生告诉她,孩子的病属于较严重的先天性脊柱裂,存活下来的可能性不大。但王玲霞毅然决定一边照看生意,一边照顾婴儿。那年她才26岁,尚未结婚。
因为生意太忙,她每月出200块钱,雇保姆照顾孩子,但最终因为孩子太难照看,六七个保姆都走了。王玲霞只好把辛辛苦苦打理起来的门市部交给了妹妹,在县城内租了一间房子专门照看孩子。就这样,王玲霞放弃了原本平静的生活,用青春岁月滋养着这个弃婴“路得”。
为了让孩子尽早康复,王玲霞凑了一千多元钱,给孩子做了第一次手术,但手术失败了。小路得六岁那年,北京的专家到邻近的新绛县下乡义诊,王玲霞把自己的全部积蓄七千元多元钱拿出来去求医。第二次手术之后,小路得背上的水包切除了,裂口缝合了,大腿功能也好了,但是小腿和两只脚还是没有知觉。这次手术让王玲霞花光了所有积蓄。
王玲霞每天背着孩子上学、放学,让孩子断断续续上完了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因为大小便不能自理,“路得”只能长期使用纸尿裤,最终造成了严重的尿路感染。五年级时发展到尿血、尿路堵塞,肚子疼得受不了,医生也拒绝治疗,王玲霞就自己给路得导尿。没日没夜地守护在“路得”身边,终于把奄奄一息的孩子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目前,王玲霞想方设法请人教路得学习弹琴,帮助路得进行康复训练,她要把路得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18个年头过去了,王玲霞的青春已悄然消逝。为了更好地照顾“路得”,直到今天她仍然孑然一身,没有结婚。
山西新闻、山西电视台“美的故事”栏目、山西文明网先后对王玲霞事迹进行了报道,2013年王玲霞获得山西省乡村爱心大使提名奖。今年3月,王玲霞被山西好人榜授予山西好人。
责任编辑:杨洋
上一篇: 如果可以,我们一起留在临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