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茧化蝶 襄汾关村华丽转身

2014-08-06 22:19: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进入襄汾县古城镇关村,一个景观别致,乔灌、花草多层次立体化的新农村雏形展现在眼前,东环城有郁郁葱葱的冬青,南环城栽种着云杉,西环路种植着红叶梨,北环城栽种着樱花……日前,在襄汾县召开的“全县美丽乡村宜居示范村建设表彰会”上,关村被选为全县最美乡村。

“我们村能获得这个殊荣,可真是离不开村官王晋刚……”今年71岁的关村村民刘老汉说。以前,村里环境脏、乱、差,苍蝇蚊子满天飞,各街道都是垃圾堆放如山,臭气熏天……在全县300多个村子,关村是排倒数23名,现在的关村是如何破茧化蝶一跃成为全县第一名?这要从村官王晋刚说起。

今年1月3日,经过“两推一选”的选举方式,年仅35岁的王晋刚当选为村支书。“要改变村里的现状先得从情理垃圾开始。”这是王晋刚最初的想法。今年入春以来,随着一场大雪纷飞而至,覆盖了大地,也覆盖了关村的垃圾堆。刚上任的王晋刚和村委班子商量,趁着现在正好农闲,发动村民一起动手清理垃圾,全村老少齐上阵,很快清理了垃圾堆,并在先前倒垃圾的地方栽上了树。

“以前的关村处于‘放羊式管理’,倒垃圾也没有固定的地方,什么路边、空地,只要不是自家的地方大家都是他倒咱也倒,老百姓互相观看,只要倒开了头,各个街道都是乱七八糟,导致垃圾堆放如山,村子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王晋刚说,“甚至严重到,村里小伙子和别村姑娘谈恋爱,姑娘家人一听是关村的,都不愿意嫁进来。”

清理垃圾容易,可是持久维护不让大家再乱扔、乱倒,共同来自觉保护环境是关键。关村村委会统一将每一棵树木花卉编号,分配给就近的村民管理看护,并签订了《管护责任书》,由村民照顾。我们还有个响亮而又通俗的口号:村庄绿化集体搞,我浇水来你除草。’村民照顾绿化,定时浇水,除草、杀虫等责任到人。”把各类垃圾分别处理,分为四个垃圾点,一个总垃圾处理点,安排5个专职清洁人员,进行管理卫生,每个月进行评比,第一名发放奖金,让工作者充满动力;还修建了污水处理厂,进行污水和垃圾的处理并进行环境卫生和安全卫生的宣传,让孩子从小养成爱护卫生的好习惯。“以前,别的娃娃在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村子的娃娃却都在和泥巴呢。”王晋刚说,现在经过和县教育局联系,我们村已经在着手建一所公立幼儿园,今年9月就能开学。”

谁都知道,搞建设、搞绿化是需要花钱的,从以前的垃圾村变成现在的美丽乡村,需要投资啊,钱哪里来?“这次村里的建设和绿化、建校舍等一共需要花160多万,除了县里财政支持以外,剩下的都是我个人的企业垫资。”王晋刚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现在关村共整理出绿化林带面积18648平方米,种植树木、花草24198苗株,昔日的“垃圾村”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果村、绿化村”。

硬件搞上去了,可怎么让村里人的腰包鼓起来,这才是最为迫切的事情。这两天,从北京来的农业专家正在我们村考察,看我们村适合发展什么样的农业产业。上个月我们已经将土壤样本送到辽宁化验,结果证明,咱们这里不管从土壤条件还是气候都适合榛子的种植,过几天等我们还要亲自去考察,计划将榛子的种植引进来,帮助村民致富。”目前,王晋刚正在四处寻觅着适合本地发展的新路子,“现在都是科学化种植、养殖,以前的老套套跟不上了,所以要从观念上改变。我们已经在着手注册养殖和种植类的合作社,将村里目前30多家的养猪户联合起来,统一管理,把好品质关,走集约化管理模式,提高抗风险的能力。”他将本村大多的剩余劳动力安置在自己的厂里上班,帮扶带,给村民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待遇。

“关村的昨天我无法改变,但我有信心让关村的明天更加美好!人可以默默无闻地做普通的事,但决不能碌碌无为,趁着年轻,我多做点有意义的事情!”王晋刚坚定地说。经过半年的努力,关村村容村貌以及村民的整体素质都得到提高,还建立了联防队、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志愿者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还建立了老年日间照料中心,文体活动广场,配套图书馆,阅览室等。现在的关村,一边搞好村容村貌建设,一边着手发展现代化的种植、养殖产业,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关村正在向群众展现。(记者 郝海军 实习生 高望晋 )

 

责任编辑:席沛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