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教育均衡发展是一项战略性任务。襄汾县坚持“科学实施、资源跟进、多元投入”三个原则,从改善办学条件入手,缩小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区域之间的办学差距,科学合理布局全县教育资源,推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
几年前的襄汾,像许多地方一样,从乡村到城郊,从城郊再到城市,教育资源和学生一层一层不断撤退,不断集中。“农村教育空心化”如同一个巨大的“抽水泵”,抽走了乡村的文脉和生气,也抽走了人们的公平感。同样地,城里不断骤增的“大班额”让师生们喘不过气来,安全问题让人头疼,幸福感显著降低。
教育均衡这盘棋从哪里破局呢?县委、县政府果断决定,统筹全局,协调推进,从孩子们所在的幼儿园抓起,小学、初中、高中一级一级地改变不均衡的现状。
2011年以前,襄汾全县只有1所公办幼儿园,“入园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按照国家规定,该县启动了《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根据全县幼儿人数及未来几年数量发展趋势,按照“政府主办、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严格标准、整体推进”的原则,力争到2014年全力构建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辅助的全县幼儿教育发展新格局。
围绕这一目标,该县从2011年起至2013年共投资2878万元新建、改扩建、附设幼儿园78所,并配齐了教学设施设备,全县公办园达到51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63.65%。2014年又投资450万元改扩建邓庄、赵曲、京安、东侯、大柴、上鲁、中陈7所农村幼儿园,改造面积1万平方米,目前全部工程已完工。家长来到学校考察报名,不禁发出这样的感叹:“这么好的条件,这么低的收费,咱村里娃的条件不比城里差。”尽量缩小城乡差距,给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美好的童年。为此,县委、县政府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和《襄汾县“十二五”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的要求,审慎稳妥地进行布局调整。在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就近入学”的原则,在每个乡镇设置1所初中,在人口相对集中的村设置村小或教学点,创建完成了赵曲小学、襄陵南街小学、南膏腴小学、盘道小学、南贾岗小学5所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恢复7个教学点,新增教学点2个,农村学校布局更加合理。今年全县小学毛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六年巩固率达到99%以上,农村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初中三年保留率达到98%以上,义务教育成果得到全面巩固。
在城市,为了解决“大班额”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问题,一所所崭新的重量级学校不断涌现。由民营企业星原集团出资2.16亿元兴办的星原学校不仅可解决5000余名学生的上学问题,还探索形成了社会力量办学、政府师资扶持的全新办学形式,将有效解决“大班额”问题;第三小学毗邻清幽如画的滨河公园,1800余名学生在这里快乐成长;新建的第三幼儿园省内一流、环境优美、师资雄厚,今秋又可解决1000名幼儿的入园难题;第二中学教学楼、实验高中教学楼、职教中心实训楼等项目已经投入使用,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将容纳132名适龄残障少儿,10所幼儿园也迎来了他们的新主人……通过一系列的布局调整、资源重组,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教育资源,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风景在校园”在襄汾成为现实。在此基础上,全县采取定期交流、对口支教、送教下乡等方式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校级领导和教师在超编学校和缺编学校之间、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交流,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襄汾县地税局规范征管档案
下一篇: 襄汾开展交通大排查大整治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