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典型引领 弘扬崇德向善

2014-09-16 08:12: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中国记协8月30日发布《新闻工作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议书》后,襄汾县广大新闻工作者表示要学习好、宣传好、践行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排头兵。从9月1日起,襄汾电视台每天播出《感动襄汾道德模范候选人模范事迹展播》,对16名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进行深入挖掘,集中展播,成为市民街谈巷议的话题。

这些道德模范候选人中有贤妻良母的好教师李玉珍;平凡中彰显友善的襄汾捐献骨髓第一人郭建平;坚守信仰热心公益传递和谐正能量的退休干部梁茂祥;28年爱洒敬老院、情满夕阳红的老院长李光荣;一颗孝心照顾婆婆、一颗善心帮助他人的好儿媳韩晓燕;积极投身老年公益事业,在自家小院创办了北贾村夕阳红活动中心71岁的襄汾县退休干部、共产党员刘学智等,这些道德模范候选人物来源于群众、来自基层,他们的事迹谈不上“伟大”,有些甚至还很“平凡”,但他们的故事真实、鲜活,可敬又可学。正是从这种真实鲜活、质朴真诚中,让受众感知到了人性的温暖,感悟到了人间的大义,感受到了社会的正气。

今年以来,襄汾县委宣传部、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开展了《第三届道德模范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层层发动和举荐,活动推出16位榜样候选人物,襄汾新闻网络中心也推出15期“襄汾好人”系列报道,掀起了“人人推荐身边榜样,人人学习榜样事迹,人人践行榜样精神”的热潮,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近年来,襄汾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部署,坚持理性认知与情感认同并重、文化涵育与实践涵养并举,坚持软要求与硬约束、扬正气与压邪气相结合,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特别是注重发挥榜样的引领作用,用先进典型这个最鲜活的教材、最直观的导向,引导和激励人们崇德向善,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丁陶大地生根、开花、结果。

夯实好人辈出的深厚基础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一个好人就是一盏灯。近年来,襄汾县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和凡人善举、平民英雄不断涌现。从全省“最美乡镇干部”——“布鞋镇长”马健到襄汾捐献骨髓第一人郭建平,从“最美火烧哥”赵水林他乡水中的勇敢一跃,再到近日万东毛村55岁村民文雪民汾河的舍生一救,从扎根山区数十载的“最美乡村教师”荆燕红再到贤妻良母敬业奉献的好教师李玉珍,从勇斗歹徒、身负重伤的好市民谷留文到全省优秀民警、身患癌症仍坚守工作岗位的李三才,一个个响亮的名字、一件件感人的事迹,生动展现了当代襄汾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精神风貌。这些像蒲公英一样播散的“最美现象”,已经成为襄汾县最美丽的“风景”。一个个先进典型不断传递正能量,深深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

在发展实践中注重精神滋养。在30多年改革开放实践中,襄汾县先后形成了“争一夺冠”精神、“丁陶精神”、马健精神等。这些精神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也催生了一大批走在时代前列的先进典型。县委、县政府提出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新业绩,而且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新辉煌,新的发展实践为孕育新的典型提供了广阔舞台,丰厚的精神滋养为典型不断涌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弘扬传统中传承文化基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襄汾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崇文厚德、尊礼重教、讲信尚义,帝尧文化、晋商文化、丁村文化等地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价值资源。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建设,成立三晋文化研究襄汾分会,推动各乡镇认真梳理地域文化精髓,深入挖掘和阐发其时代价值,创新弘扬传承的载体和形式。精心策划系列图书,创作文艺精品,制作“新跨越、新襄汾”电视形象片,开展“襄汾县歌”征集推选活动,塑造人文襄汾的标志与符号。广泛开展经典诵读、文化讲堂、道德讲堂等活动,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弘扬,造就了襄汾县民风好、好人多的鲜明特质。

在营造环境中凸显正向效应。典型受尊崇才会被效仿。襄汾县历来重视抓典型树榜样,县委、县政府先后针对一系列重大典型作出学习决定,组织开展全方位的学习宣传活动。全县上下加大典型培树力度,既给予舆论上的推崇和道义上的支持,又给予物质上的激励和生活上的关心,推动形成好人好报、善有善报的正向效应和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各地积极在社区、村镇设立“善行义举”榜,采取多种形式礼敬关爱先进典型。

探索典型宣传的有效路径

在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典型宣传要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就必须把握受众需求,探索更务实更管用的传播路径。为了适应新形势,襄汾县积极创新宣传方式,区分层次对象,打造典型宣传“升级版”,以点带面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立体化传播,扩大覆盖面。先进典型能否引领大众,不仅取决于事迹的感染力,也取决于传播的覆盖面。县新闻媒体作为典型宣传主渠道,开设系列专题专栏,集中报道先进典型事迹。对重大典型,注重通过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理论文章等形式,深挖其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化人们的认知和感悟;通过眉户剧《政法书记》、情景剧《好人就在身边》、广播剧《布鞋镇长》、反腐剧《苍子县长》、3D动漫《大能人解士美》、汾城干板、三句半和莲花落等文艺作品,以艺术手段塑造典型感人形象。同时,注重运用巡回宣讲、实地观摩、公益广告等形式,充分发挥公益广告在传播社会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作用,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公交出租车、电子显示屏、大型户外广告、单位宣传栏等多种媒介,高密度、多层次、多形式刊登和投放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标语。运用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现代手段,让典型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成为常驻人们心中的“偶像”,营造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舆论氛围。

对象化传播,增强贴近性。先进典型植根于人民群众。做好典型宣传,必须讲究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在典型宣传中,襄汾坚持从受众需求出发,吸引群众参与其中,坚持以身边人演身边事,以群众认可的典型激发群众情感的共鸣。把“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用“草根”语言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先进典型事迹,深受群众欢迎。8月1日至3日晚,“百姓大舞台”消夏文艺晚会第四场至第六场在丁陶文化广场继续激情上演。三场晚会紧紧围绕着“百姓大舞台”的主题,以百姓生活为主要内容,各有特色,突出表现百姓生活中的喜闻趣事和百姓对精神文艺活动的热情参与。每天晚饭后,襄汾县三公村广场上歌声嘹亮,伴随着村歌《三公,我可爱的家乡》欢快奔放的旋律,村民们饱含激情地歌唱自己的生活。襄汾县通过“百姓大舞台”文化基层行,原汁原味地烹制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大餐”,被群众称为家门口的“星光大道”。

互动化传播,提升亲和力。搭建互动平台,开展互动交流,是拉近先进典型与群众距离、提升典型吸引力、感染力的有效途径。今年,马健同志先进事迹在临汾市多部门巡回宣讲,与干部群众面对面互动,让人们近距离感受典型的力量。在互动过程中,先进典型不再是高高在上、高不可及,而是近在眼前、有血有肉,也有常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因此更让人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实践证明,先进典型只要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就能感动人、激励人、引领人。

构建崇德向善的长效机制

典型引路是多环节综合作用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止于媒体报道的“昙花一现”。每个成功选树的先进典型都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都有着跨越时代的恒久价值,需要不断开掘利用。雷锋、焦裕禄等先进典型影响了几代人,至今仍闪耀着璀璨的道德光辉。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发全社会崇德向善的行动自觉,需要在构建长效机制上多下工夫。

健全选树机制,立好标杆。先进典型各方面关注,社会影响大,必须选准选好,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襄汾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标准,区分层次、广开渠道、深入发掘,切实把好典型选树关。坚持遵循道德建设规律,既选树时代楷模又选树最美人物、身边好人,构建多层次示范群体。

完善学习机制,注重长效。只有学深学透,先进典型才能成为人们心中的长明灯。襄汾县坚持把抓学习作为典型示范的重要环节,着力改进学习方式,巩固放大学习效果。把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着力解决学习“一阵子”“一阵风”的问题,发挥典型“传帮带”作用。

抓好推广机制,引领实践。襄汾县着力抓好各类实践活动载体,把典型宣传有机融入各类道德实践活动,融入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融入到普通群众的日常工作中,推动活动的常态化。通过各类道德实践活动,有效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引导人们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通讯员 张生祥 王利平)

责任编辑: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