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群众、为群众办事是密切联系群众的要义,那么,如何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襄汾县邓庄镇走出了一条不同寻常的探索之路。
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邓庄镇推行了“民事代办”制度,镇政府成立“镇民事代办服务中心”,各村成立“民事代办工作室”,每个村的代办员由包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和村“两委”干部担任,每周二到村集中受理群众的民事代办工作。
明确民事代办事项,主要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证照代办服务类,主要包括计划生育项目审批、户口办理、医疗救助、低保五保手续、种粮补贴等;第二类是咨询服务类,主要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科技知识、市场信息、人才需求信息等方面咨询;第三类是公共事业服务类,主要包括计生服务、有线电视维护联系、弱势群体生活、健康及委托领取低保款服务、代收代发邮件、报刊、信访咨询代理等事项。
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大家做到了下沉和前移,同时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来回次数过多、等待时间过长的问题,进一步方便了群众。今年以来,邓庄镇共受理代办事项580余件,受到群众的广泛赞誉和好评。
同时,邓庄镇广泛宣传,让党的惠农政策走进千家万户。他们在道路沿线刷写惠农政策宣传标语1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在各村醒目位置开辟了惠农政策宣传栏,同时投资6万元,恢复了各村广播喇叭,设立专门广播员,向群众宣传农村低保、五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粮食直补等惠农政策,在全镇营造惠农政策落实的浓厚氛围,让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走进了千家万户,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此外,为了使惠农政策落实到位,镇政府出台了《惠农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和《惠农资金审计管理办法》,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成立由纪委牵头的督导组,定期不定期深入各村、各站所进行专项督查,发现问题,立即纠正,做到公平公正,将一切“晒”在阳光下;坚持惠农资金专款专用,做到了资金、管理、核算、检查“四个到位”;对各项惠农资金的使用全部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杜绝了跑、冒、漏、滴的现象。
以群众满意为落脚点
在推行“民事代办”的同时,邓庄镇成立了社情民意办公室,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在各村成立了社情民意服务室,包片领导、包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既是民事代办员,也是社情民意服务员,不仅要为群众实实在在办事,而且要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该镇村干部统一制作了社情民意日记本,对每天各村发生的大小事情进行登记,上报镇社情民意办公室,等群众反映的事情解决之后,再到镇社情民意办公室进行销号。搭建这一平台后,群众上访反映问题的少了,干部主动下去的多了,群众同样足不出村,就可以把要表达的诉求、反映的问题,所提意见建议直接反映给相关人员,并及时得到反馈。
邓庄镇将镇领导班子成员和站所负责人的照片、职务、职责、电话和镇社情民意办公室热线电话、电子邮箱在镇政府门口和各村、各站所、各企业的醒目位置全部进行公示,使办事的群众不论在村里还是在镇上,都可以一目了然地找到哪个事情该谁管、该谁办。对拿不准、不清楚的事情也可以打电话进行咨询和发送电子邮件进行询问。
为了提高镇村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邓庄镇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开办了“每周一讲”,聘请重量级的教授、专家,进行专题辅导讲座,今年以来,邓庄镇共举办了30余场。除此之外,镇上还组织镇村干部赴运城、侯马、洪洞、河津和曲沃等地学习参观,拓宽视野。镇村干部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加了做好农村工作的信心,素质和水平不断提高,真正形成了事事有人问、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的良好局面,工作也真真正正得到了群众的支持拥护。
以责任担当为前提
在社会转型时期,也是矛盾突发时期。邓庄镇提出“既发电报,又发枪炮,不让大家拼刺刀。”化解、解决安全隐患,要枪给枪要炮给炮,鼓励镇片村干部各守阵地。
两年多来,凡是大家需要支持的,镇上绝不推托。在斛冢村一家牛奶厂,2002年至今破产,其中矛盾很多,镇上招来一个大客商,把村名给改了,村干部协调了几个月,终于解开了矛盾,目前项目正在建设。
遇到重大问题,主要领导要带头到矛盾中去。不怕矛盾、敢于接触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前提。县委、县政府有一个指导思想,解决不了的问题你交回来!不怕大家报忧。给大家一个思想,镇政府就是大医院,各片、各村就是卫生所,看不了的病你把病人送来。近3年来,邓庄镇大的矛盾、群体性矛盾都得到了处理。
面对重大任务,项目落地过程中,要敢于接受挑战,领导带头到一线去。近3年来,邓庄镇征地、流转土地4千余亩,没有一起越级上访。滨河东路730亩地,一周时间全部完成。征地的过程是密切干部和群众关系的过程,是化解矛盾、转变作风、树立政府形象的过程。每次重大任务都是书记镇长带头到一线,吃住在村,深入农户,同百姓交流交心,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在2012年,为尧京葡萄酒庄征地,镇领导、干部连续两年吃住在村,一直工作到大年三十,并在年后的正月初四就全部到位,继续工作,按时完成了征地任务并通过征地化解了大量矛盾,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为项目的落地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项目落地征地上,邓庄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马健总结出“三不三公开”法,即不自作主张、不独自行事、不私下承诺,公开程序、公开研究、公开过程。“工作在大家心里有多重,大家在我心里就有多重;公事在大家心里有多重,大家的私事在我心里就有多重;老百姓在大家心里有多重,大家在我心里就有多重。”他激励了广大基层干部,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公仆,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也带出了一支能听从号令、能打硬仗的队伍。(记者 段小婷)
责任编辑:刘静
上一篇: 襄汾农民比拼广场健身舞
下一篇: 襄汾陶寺 打造宜居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