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关工委“五老”获点赞

2015-03-26 08:15:08 来源:临汾新闻网

    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程中,我们襄汾县有一支非常活跃的关爱下一代队伍。这支队伍的成员是清一色的“退”字号、“老”字号,大多数年已古稀,甚至步入耄耋之年。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为使广大青少年都能成人、成才、成功,他们进学校,下农村,踏入孩子们的家门,与社会、学校、家长组成“三位一体”的育人团队,筑梦、铸魂、育人、启迪智慧,激励圆梦;奉献爱心,付出了大量心血,谱写了出彩的晚年人生,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他们就是襄汾县关工委的“五老”们。他们的所作所为,每时每刻都在深深地感动、鼓舞、鞭策着我,因此,我义不容辞地为他们点赞。

    首先要点赞的是县关工委领导成员。他们都是老干部、老共产党员,都自愿放弃颐养天年的悠闲,以几十年积累的智慧和经验,倾心竭力,倾情帮青少年健康成长,尤其是我的“老搭档”——副主任张如侠和贾怀宝。张如侠曾在县委组织部门管干部工作多年,是老年人才的智囊库,是关工委的智多星,他提议并主持编写出版了宣传全县五老事迹的《五老情缘》一书,鼓舞了全县“五老”人员。贾怀宝刚主持编写出版了反映青少年“中华魂”读书活动的《美德伴我行》一书后即身患疾病,他一边化疗,一边工作,陪伴“五老”们登上讲坛,给孩子们讲历史、讲传统,传思想、传精神,是我们关工委的“老黄牛”。

    县关工委还有一支有实干精神的秘书长班子。副秘书长张登荣,人称工作上的“拼命三郎”,主动承担了写材料、照相、电脑打字、筹建关工委网页等工作,还他兼任通讯写作组长,经常对涉及全局性的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使关工委拓宽了工作平台,增加了工作抓手。同时,他忙里抽闲,自编出版了《帮孩子学习》《写好汉字有妙招》两本书,作为关工委推荐读物,受到中小学生的欢迎。

    副秘书长“五老”宣讲团柴鹏。他说:“人活得有钱,不如活得值钱!给学生讲价值观,自己首先得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他多次深入学校,向学生进行核心价值观教育,还不辞辛劳为关工委做了许多日常服务工作。小事见品格,大事见精神。他还像在岗时那样默默奉献,老骥伏枥,关工岗位上显精神。

    副秘书长孙效法,是从县委农工部副部长位子上退休的一位优秀党员干部,年近古稀,为人诚实,负责办公室工作,在百忙之中还精心写出了县关工委成立20年成就的总结报告。他给留守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还教孩子们学会用手机与在外打工的父母通话,弥补亲情缺失,成为留守儿童的“爱心爷爷”。

    杜玉柱是我们关工委里的年轻人,刚刚退休,原任县文联副主席。他很有才华,很活跃,很能干,但家庭拖累大,两个女儿都需要他和老伴去照管。他却主动请求加入关工委,愿将“夕阳”献“朝阳”。他意味深长地说:“延年益寿人人都追求。我既追求生命的长度,更追求生命的宽度。人,尤其是老年人,只有把生命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能从事关工委工作,我感到愉快充实。”

    我们襄汾县关工委连续两年被省、市关工委评为先进集体,奖牌上浸润着全县广大“五老”的心血!

    前面是从关工委这个集体角度上点赞的。

    下面点赞的“五老”,是五位在我县关工委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德高望重的五位老同志,他们是尉建华、胡文焕、曹文敏、刘学智、武永贤。

    尉建华15岁就参加革命,曾在县委当过通讯员,后在法院做过法官,县粮食局任过工会主席。县关工委成立后,他即挑起了“五老”宣讲团团长的重担,兼青少年法律无偿服务中心主任以及网吧监督员。他带领宣讲团成员,跑遍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做了86场报告。他爱管学生娃打架斗殴的“闲事”,在不同场合平息争吵斗殴事件300多起。他配合县妇联,让万荣县一名被我县青年拐骗的16岁花季少女重返校园。他还会同有关部门,处理了邓庄中学剥夺学生应考资格事件,使百余名学生没误了中考。由于他的突出贡献,曾荣获中国关工委颁发的先进个人奖章。

    胡文焕,已是耄耋老人。曾担任过襄汾中学“红旗班主任”,尽管当时工资微薄,但他爱生如子,经常帮助困难学生。他把心血倾注在一位烈士子弟身上,这位烈士子弟是孤儿,生活十分艰苦,他经常把该生叫到家里,为他做可口的饭菜,该生三年初中生活费、书费、学费基本上由他全包了。在他的各方关照下,这位烈士子弟健康成长,后来担任了副厅级领导干部。

    文化名人曹文敏,文才高,口才好,是作家亦是演说家。虽已古稀之龄,但浑身透着活力与激情,有“阳光老人”之誉。他的人生追求是做党的赤子、父母的孝子、乡邻的贤子。当他70岁时还给90岁的老母亲唱儿歌:“世上只有妈妈好……”邻村有庙会,他用轮椅推上母亲去观看,千方百计为老妈寻乐,大伙夸他是“当代老莱子”。退休后10多年,他举办了100多场“爱心、孝心,感恩心,一个也不能少”为题的报告会。他把自己撰写的《曹氏家训》刻在青石板上,镶嵌在庭院的照壁上,规劝子孙,刻苦读书,正派做人。他经常登上讲台,劝学、劝孝、劝善,于是又有了一个“三劝老人”的雅号。他曾被评为临汾市道德模范,荣登“中国好人榜”。

    善者典范刘学智。他像关爱自己子孙一样关爱乡邻的孩子,10多年前,本村女孩贾海燕母亲病故,父亲受刺激而精神失常,爷爷奶奶年过古稀,丧失劳动力。刘学智得知后,亲自和学校联系,免除海燕学费,同时供给海燕学习用品,并上门辅导其完成作业。他无微不至地关心本村小学的孩子们,每年冬天下雪,就带领村里老人们主动清扫上学路上的积雪,一条“关爱路”一扫就是10年。2014年他被评为襄汾县十大道德楷模,并成为“感动襄汾”年度人物。

    “当代武训”武永贤。他是位老村干部,担任贾罕村党支部书记近20年,竭力弘扬国学,传承经典,推行“以孝治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教化村民。他创办家长学校,每周一次、每月四期不仅不收取任何费用,还免费发放书籍、光盘等资料。他不辞劳苦,多方筹集资金,在南辛店北贾村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240平方米、能容纳三四百人的小礼堂,起名“孝和堂”,每周学习两次,组织北贾村及周围邻村村民学习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经典,成为全县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前不久,他还在贾罕村发起成立了助学基金会筹集资金2万余元,用以扶持贫困儿童,奖励优秀学子。武永贤2014年被评为襄汾县十大道德楷模,成为感动襄汾十大人物之一。

    赞!赞!赞!可敬可爱的“五老”们!

    要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一定要关爱老一代。作为关工委主任,我不仅要当好“五老”们的后勤部长,工作上支持、精神上鼓励、生活上关爱,还要时时为他们的奉献精神和高尚品格点赞,让全县人民向他们学习。  李志学(作者系襄汾县关工委主任)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奇迹在爱的路上

下一篇: 欢歌笑语迎农事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