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把瞬间定格成为永恒,摄影的魅力如此。对于邱小林而言,扛起相机拍照是一种兴趣爱好,有时也是一种初心使然。
邱小林是襄汾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同时也是襄汾县委联系的专家,多年的摄影工作经历使之在市、县摄影界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当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他就意识到抗疫斗争是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一定会有许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瞬间,也一定会涌现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我何不发挥自身优势,用镜头把这些记录下来呢?”
然而,邱小林的这个选择招来了亲人的坚决反对和友人的好言相劝,“外面那么危险,别人都宅在家里,你干啥老要出去?”“你咋不安稳地在家坐着,坐着也是对国家作贡献。”……是呀,疫情来势汹汹,风险可想而知,况且“宅”也是各级政府所倡导的。但,邱小林也知道最真实、最生动的抗疫画面在一线,“作为一个摄影人、一名专家人才,越是危险越要冲锋在前!用镜头记录身边发生的人和事,是我的职责!”于是,他不为亲友的意见所动,毅然背起相机,走出家门,投身于波澜壮阔的抗疫斗争,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逆行者”。
口罩是防护装备,相机则是战“疫”武器。那些日子里,全副武装的邱小林驱车奔波于襄汾县的沙女沟、敬村、丁村、蒙亨一带,将镜头对准一个个农村基层检测点,以及一个个坚守在检测点的基层干部、普通村民,如实地记录下他们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此后,襄汾县发布《关于进一步强化疫情管控措施的通告》,邱小林又将镜头聚焦设在城市社区的200多个防控检查宣传点,以及社区干部、志愿者。
2月18日傍晚,大风。邱小林来到已经筹划好的拍摄地——襄汾县油厂防疫检查宣传点,为视频短片拍摄片尾素材。谁知由于走得匆忙,离开家时他并没有穿加厚衣服,三个多小时的拍摄,料峭春寒冻得他连相机都拿不稳,回到家后才发觉自己浑身发冷。“那个时候,我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感冒,更不能发烧!”邱小林当晚硬是喝下两倍剂量的驱寒药,第二天一大早又背着相机出了家门……
摄影就是这样的辛苦活儿,邱小林却乐在其中。在他的眼里,每一个检测点就如同守护广大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堡垒,那高高飘扬的党旗、那默默坚守党员的身影就是群众的“守护神”。而他每一次摁动快门就如同经受一次精神洗礼,那隐藏于每一幅画面、每一帧图像背后的敢于担当、勇于奉献的故事都足以使人动容。也正因如此,邱小林给自己的抗“疫”主题摄影作品起了一个题目,叫《我是共产党员》。
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纪实是摄影的一大优势。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步好转,邱小林又适时调整关注点,他深入田间地头、厂矿车间,用镜头捕捉广大农民春耕的场景,记录万鑫达焦化复产的情形,用图片和影像为襄汾农村春耕备耕、企业复工复产鼓劲加油。
用图片和影像温暖人心、鼓舞士气、提振信心,是摄影人的使命所在。邱小林坚持认为,“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作为一名摄影工作者,将重要的历史时刻、关键环节记录下来,才对得起社会,对得起历史,对得起自己。”他一方面身先士卒,活跃在襄汾县抗击疫情一线,一方面积极倡导会员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前提下就近拍摄,在协会筹备推出的两期美篇中,就先后收到了800多幅作品,广大摄影人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为社会留影,为时代写真,邱小林用行动践行了初心使命。时至今日,他在口罩和长焦镜头的陪伴下,共拍摄反映襄汾抗击疫情斗争的照片300余幅、视频200多分钟,其中摄影组照《疫情不除,战疫不止》被推荐至新华网客户端,作品《消毒》和《防控一线的晚餐》入选临汾市文联编发的《战疫有我 临汾文艺家在行动·摄影篇》。他精心制作的《岁月静好》小视频,则生动地记录了襄汾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一线战“疫”故事,在宣传党和政府正确果断的决策部署,反映人民群众抗击疫情的坚定信心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的同时,展现了襄汾摄影人的情怀与担当,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
记者 孙宗林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