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南高村:美丽南高破茧蝶变

2020-05-28 09:46:2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从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到如今“污水有了‘家’,垃圾有人拉”,屋外监控无死角,文化长廊处处有……

  现下,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襄汾县景毛乡南高村正如火如荼展开建设,他们从村民身边事入手,提升乡村生活品质,实现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的极大改善,农村整体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乡村如何蝶变?南高村探分晓!

  “改基建”舒适宜居

  立夏过后,坐在自家小院里,村民朱福胜望着街面开挖的“三组管道”(下水、饮水、暖气管)心里那叫一个畅快,再瞅着满园树木葱茏,心里更是美滋滋。

  83岁的朱福胜是村里的“文化人”,接受新事物的思想赛过“年轻人”。早些年,家里建新房,完全按照现代化的住房设计“吃喝拉撒不出门”。可村里供水分时段,没有下水管家里的化粪池还得时刻操心,必须定期人工清理。

  现在不一样了,家里接上了排污管,朱福胜家的房子顷刻间实现现代化。这不,村西头新建的高23米的大型水塔,可实现全村水网24小时不间断供水;入户水表数字化,读卡取水更精准、高效。现在,好多村民把厕所从屋外转移到屋内,还建了洗澡间,生活越来越便捷。

  全村蜕变的“美事”不止于此!从进村开始,入眼可见,百余盏路灯整齐划一、近万平方米绿色植被生机盎然、街面道路改造焕然一新。

  南高村如此谋划,深意何在?

  南高村不仅营造了“柳暗花明、欣欣向荣”的意境,更要走出一条以工促农、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 “未来的南高村要努力实现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丽生活的‘三美融合’。外界环境好,百姓住舒坦、干劲自然足、产业必兴旺。”南高村党支部书记苏跃亭胸有成竹。

  “转观念”向善向好

  乡村要振兴,乡风文明不可少。当下,尊良俗、去低俗、讲奋进的风气已在南高村盛行。

  从骨子里讲文明,这事办起来不容易。“搞文化,不就是刷个标语弄个画,浪费钱还不如发给老百姓。”面对一些村民的质疑,南高村兴建了村史馆,并在村里的主干道绘制了文化一条街。从弘扬晋商刘笃敬的精神出发,村里还定期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等,引导村民明是非、知美丑。久而久之,文化熏陶的效果逐步显现。“村里打牌酗酒的人少了、出外打工勤劳致富的多了、搬弄是非的少了、团结互助的多了。”村委会主任白丙武说,近年来,村里对红白喜事规模等予以上限控制,今年以来,村民红白喜事送礼开支也降低不少。

  “有一条乡村文明街、有一支乡贤文化骨干队伍、有一套乡规民约……”如今,南高村以文化为激励,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成风化人、润物无声,激励更多的村民向善向好。

  截至去年年底,南高村还施工改造文化大舞台,这些思想道德建设、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也成为乡亲们守住乡土、传承乡风、留住乡愁的精神家园。

  “返乡潮”引凤还巢

  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支撑。这几年,宜居乡村工程给南高村带来飞速的变化……也实现南高人才创业“返乡潮”,他们带来新思维、新理念、新业态,带出乡村振兴新活力,带动农民致富增收。

  李睿璇就是其中之一,她虽是南高村人,可从小长在城市。高校毕业后,她放弃在省城的高薪工作,全心投入到南高村老年日间照料中心和颐德养老院工作中。身为家中独女的她,深刻意识到,农村“空心化”“老龄化”问题严重,子女外出务工、赡养老人问题将会日益凸显。

  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既是夕阳事业又是朝阳产业。直爽的性格促使李睿璇说干就干,由此村“两委”也一路“绿灯”全力支持发展“养老产业”。颐德养老院的创办,不仅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还解决了周边地区的养老问题。

  乡村振兴,事关民生福祉。如今的南高村干群一条心,解决好了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庄绿化、村道硬化等突出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