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体验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临汾新闻网讯 “走走走,我们一起去研学;走走走,我们一起去体验……”进入暑期以来,我市及周边各地的一些研学团队陆续走进襄汾县精心打造的唐人居建筑艺术非遗研学营、林乡四季晋南农耕文化研学营和桐语江湖小镇等14个研学营地,开启了暑期研学之旅。感受非遗、亲近自然……同学们在这里了解传统文化、接受劳动教育的同时,锻炼了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增长了见识,丰富了假期生活。
感受非遗 传承文化
跨过形似宝瓶的“平安门”,穿过曲径通幽的“研学路”,赏过质朴典雅的“文化墙”……8月8日上午,走进唐人居建筑艺术非遗研学营,襄汾县康杰学校的500余名小学生正在不同的工作室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十二生肖各个憨态可掬!”“还有孙悟空等大胆夸张的神话人物!”……在刘七面人店,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评论着眼前的面塑作品。研学导师唐唐生动详实的介绍,让他们真正认识了“面人”。面人也称“面塑”“江米人”,是以食用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塑造各种形象的艺术。刘七爷爷是襄汾县南贾镇万东毛村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他的手里,“生”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在对面塑有所了解后,同学们开始学习制作“七彩大公鸡”。只见他们时而搓鸡身体,时而粘头冠,时而做花朵,用一双双可爱的小手,捏出了一只只色彩斑斓的大公鸡,也把对传统手艺传人的敬佩、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捏了进去。
竹编、陶艺、剪纸……同学们进行了选择性体验,经过耐心制作,完成了一件件形态各异的作品,为此次研学游增添了色彩。同学们也纷纷道出自己的感受:唐人居之行,触摸非遗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学习工匠精神;这就是真正的“立体的画,无声的戏”。
“大师工作室是我们研学营的一项内容,除了传统文化系列,我们还开设有农耕体验、明清家居、素质拓展、艺术行走、自然探索等五大系列50余门课程。”该营地的负责人张海旺介绍,“受疫情影响,今年省市的游客有所减少,但襄汾及周边的游客人数不断增加。截至目前,暑期接待游客近4000人。”
走进田园 亲近自然
“快来看呀!蝴蝶落到了我的手上……”8月9日上午,在林乡四季研学营慢时光的蝴蝶谷里,不少同学从课本走向大自然,开始了研学游。市第一小学三(3)班学生赵晨阳突然大叫起来,同学们闻声围观过来,零距离观察蝴蝶,“这只蝴蝶穿着漂亮的‘蓝衣裳’!”“老师,这是什么蝴蝶呢?”
孩子们此次研学可都是带着任务而来,识别蝴蝶就是其中之一。“大家看到的蝴蝶来自于云南西双版纳,这只叫大蓝蝶,这里还有猫头鹰蝶、无尾黑凤蝶、印度叶蝶等十几个种类。”研学导师小林介绍。
接着,小林问道:“蝴蝶是由什么变成的?”“当然是毛毛虫啦!”同学们争相回答道。小林笑着继续问大家:“那毛毛虫又是怎么变成的?蝴蝶又有几个发育阶段?”同学们一下陷入了沉思,小林趁热打铁说:“蝴蝶的一生具有四个明显不同的发育阶段,为卵期、幼虫期、蛹期、成虫期。毛毛虫属于幼虫期。”小林话音刚落,又有同学相继问道:“那它的寿命多长?”“喜欢吃啥?”小林逐一作答,同学们则听得津津有味。
之后,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一些生命殆尽的蝴蝶制作成标本,作为永久留念。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快乐中学习是最好的成长。该营地总经理郭慧霞说:“这里不仅有蝴蝶,有羊驼等萌宠乐园,还有上百种植物花卉等,是一个天然生物图书馆。让孩子们实地参与,探索自然保护生态从实践开始,这就是研学的意义所在。”
一位家长将孩子研学的图片发到朋友圈,并写道:每年我都让孩子参加研学游,希望孩子能利用假期亲近大自然,开阔眼界,提高动手能力,增长知识。
穿越时空 了解历史
在桐语江湖小镇,造纸工坊、当铺、鲁班锁等40多个场馆全部开放。8月9日下午,来自创意思维会馆、临汾聪明树早教中心、快乐童年幼儿园等临汾周边培训机构的学生换上不同款式的古代服装,跟随老师进行了一场穿越之旅。
“孔明锁,也叫八卦锁、鲁班锁,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发明的一种玩具……”在鲁班锁场馆,小孔老师介绍着。还没等老师说完,6岁的裴梓硕就眨巴着小眼睛问道:“那它为啥叫孔明锁呢?”小孔老师突然来了兴致:“大家说说,为啥叫孔明锁?”“它像锁一样。”“这是一把聪明的锁。”……小孔老师高兴地说:“对,孔明锁就是聪明锁。它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就能连接支撑,很神奇,这充分反映出了我国古代人聪明的才智。”
按照老师的指导,孩子们搭好了一件件孔明锁,有的搭成了井字锁,有的搭成了三通锁,还有的搭成了难度系数较大的菠萝锁,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一文钱的工钱。
在小镇街道上,所有的店铺、街景都仿照古代,孩子们成了这里的“主人”。他们可以扮演古代各种人物角色,“变身”为工匠师傅、客栈掌柜、巡捕、钱庄老板等,学习历史、了解传统文化。
“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今天赚到四文钱。一下午的体验,让我懂得了爸爸妈妈赚钱很不易,今后我一定听爸爸妈妈的话,对爸爸妈妈好……”6岁的邓鑫喆说道。
据业内人士称,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寓教于景、于情、于文化的形式和载体,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着独特的作用。襄汾县打造的这14个不同主题的研学营地,让孩子们明亮了眼眸、充盈了精神、体验了生活、增长了见识,受益颇多。
记者 郭秀婷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