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没想到这么快就办好了,住房公积金真正把惠民政策送到了我们老百姓的‘家门口’。”近日,襄汾县退休20余年的老干部霍俊峰,接到临汾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襄汾管理部的电话,得知已故9年的妻子有一个公积金“睡眠账户”,咨询了襄汾管理部主任张葆后,他按政策要求准备好材料,很快就办理了提取业务。霍俊峰对记者说:“我妻子所在的襄汾县建安公司已经重组20多年了,襄汾管理部的工作人员费了很大劲儿才找到我,非常感谢他们。”
“唤醒睡眠账户”专项活动启动以来,襄汾管理部把该项工作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来抓,召开专题会议,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该管理部在转作风、攻难点、疏堵点上下功夫,让政策红利更快、更好地惠及缴存职工。
在如何“找人”这一难点上,襄汾管理部将系统中的“睡眠账户”分类整理,根据各单位及账户特点联系单位专管员及负责人,加强摸排,发动企业“线下找人”;同时顺应数字化趋势,加强相关部门的数据整合,通过数据赋能探索“线上找人”新路径。
国庆假期期间,襄汾管理部值班工作人员李斌主动摸排“睡眠账户”,发现襄汾县人社局离世职工侯某的账户在2020年3月被封存,但其家属一直未办理提取。李斌通过襄汾县人社局专管员联系到侯某的儿子,告知情况后,侯某的配偶于10月31日提取了丈夫的公积金账户余额。
“我们要结合工作实际,把每一件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里去。”该县无身份证号、无联系方式、“睡眠”时间长的账户涉及5个停缴单位、1个搬离单位,另有39个单位已不存在。“这些单位职工有的调离、有的离世,单位也无专管员,工作难度很大。”张葆表示,“‘唤醒睡眠账户’最关键的就是找人。”
原襄汾纺织厂2008年破产之时,曾为职工集中办理过提取销户业务,但仍有遗留“睡眠账户”131个。其中,57个没有身份证号信息,为确保唤醒这些“睡眠账户”,10月25日下午,张葆带队与原襄汾纺织厂托管处负责人对接,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指导,工作人员苏蒲梅和李斌为托管处专管员讲解活动流程,分享工作经验,并在厂区门口和生活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张贴海报、发放政策折页、扩大活动宣传面。托管处负责人拿出工作计划,安排专人负责对接。
原襄汾县工业总公司改制20余年,职工在分流后少有联系,该公司有3个“睡眠账户”信息不全,且现在的主管单位无人认识,给找人带来了很大困难。“要千方百计推动政策服务‘送上门’。”张葆想到与他同村的丁大姐曾在该单位任职,便第一时间与之联系。“这3个人我不认识,我给你个联系方式,他或许知道。”结果还是让张葆失望了,他只能继续求助丁大姐。最终,张葆成功找到了“睡眠账户”的其中一位,并在主管单位襄汾县商务局专管员的确认下,于10月26日补录了杨先生的身份证信息。
“提升服务水平,就要让群众办理业务少跑腿。”针对不在本地的缴存职工,该管理部工作人员引导职工通过临汾公积金微信公众号或“跨省通办”渠道办理提取业务,还将相关操作流程通过专管员微信群进行广泛宣传,帮助职工足不出户实现提取业务“掌上办”。
11月8日,原襄汾县土地局职工陈文明得知自己还有一个公积金账户需要补充信息,但他人在外地不方便办理。苏蒲梅联系到该县国土资源局专管员为其出具证明补全信息,又通过电话引导他通过“全国住房公积金”小程序办理了异地转移接续业务。很快,陈文明“睡眠账户”中的411.50元顺利转移到现在的公积金账户。
此次活动中,襄汾管理部把工作做成服务,做到群众心坎里,切实将温馨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
记者 闫晏宏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