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我挖出了一大串花生,都像胖娃娃一样……”近日,襄汾县第五小学校农场里一片欢声笑语,学生们正在收获各自种的农作物,个个开心极了。
一直以来,该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工作,将其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通过顶层设计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在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思想指导下,经过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推进的“134”劳动教育体系,深受学生、家长、老师们的喜爱。
“一特色”:农场进校园
“这是全校师生一起创建的‘青葵园’农场,此创意出自《长歌行》一诗中的‘青青园中葵’,寓意学生们要抓住成长的美好时光,奋发努力,有所收获。”10月21日,该校劳动社团负责人史锦燕老师边说边记录学生班级管理“青葵园”的情况。2022年,该校利用校内空地开辟了约2000平方米的学生种植农场,依地势划分为几十个小畦,实行班级承包制。
该校的劳动系列课程,室内和室外结合,引导学生体验农耕文化、感知节气气候特征、了解农作物生长变化周期、研究土壤特质等,让学生在“古诗中的农场”“农场中的科学”“农场的成本”“手绘农场”等课程学习中,提升各学科综合素养。
学校以“春耕节”“劳动周”“收获日”等为活动载体,引导低年级学生在园中观察辨认,增长知识;三年级以上各班“种植社”的学生从平整打埂、耕地播种、浇水施肥、捉虫除草、采摘收获等方面,亲历劳动过程,体验劳动辛苦,打磨劳动技能,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获得感。
每到收获季节,“青葵园”里的西葫芦长黄花、小豆角爬上架、西红柿变颜色、茴子白卷了芯、茄子穿上“紫袍”、茼蒿生菜绿油油、向日葵向着太阳开放……而此时,正是开展劳动教育的最好时机,也是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真知的时候。四年级学生周宗翰拿着已经记满蔬菜生长过程的一个日记本说:“在这个‘开心农场’里,亲手播种、浇水、施肥、收获,虽然辛苦,但让我感受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切含义,这将成为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三路径”:劳动出真知
“未来还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工具代替人类劳动呢?”10月21日15时许,在襄汾县第五小学校五(1)班的“劳动与科技”探究课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们分组讨论,课堂氛围热烈。“‘劳动与科技’探究项目是我校针对高年级学生设计的。我们会在课上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工智能劳动产品,了解其工作原理,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完成各自任务,他们的语言、思维等各项能力得到很大提高。”项目负责人曹慧琴介绍。
“每次主题劳动活动结束后,我都会及时指导学生记录劳动感受,他们有了真实的劳动体验,写作文不再‘无话可说’。”该校语文老师衡水仙说。与此同时,该校道德与法治老师结合劳动实践课适时教育,引导学生体会“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深刻道理,教育学生不浪费粮食;科学老师通过与课程主体相对应的小实验,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美术老师引导同学们观察劳动场景,并将同学们的收获笑脸绘制成作品……各学科之间的融合为劳动赋能、为成长赋能。
编写校本教材、设计“劳动教育月”专题课程、开设“劳动与科技”探究性项目……三年来,该校分年级、按主题编撰劳动实践校本教材,根据新课标劳动活动指导清单,将各个学科融合设计任务清单、劳动准备、探究实践、评价园地等版块,让学生在趣味学习中了解劳动知识、学会使用常用工具、初步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树立“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观念。
“我们将劳动实践过程性评价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作为学生每日可视的班级‘素养评价积分’以及每个学期‘红领巾奖章’评选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彰奖励的重要参考条件。”少先大队辅导员侯春霞说,“每个期末,我们都会开展劳动学科能力展示,进行‘劳动之星’‘勤劳奉献’‘出彩少年’评选活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习惯。”
“四常态”:实践促成长
“我们还规划了若干个‘专职’劳动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小主人’,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班风。”分管劳动教育的副校长柴晓芳说。据了解,该校将公共区域划分成模块分配到班级,分别进行卫生打扫、绿地养护、环境美化等,让校园服务性劳动教育常态化,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集体荣誉感。
“饭后,我会主动洗碗。”“我经常扫地、拖地、擦桌子等,为父母分担家务。”该校学生每天都会完成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并将自己的劳动感受写进日记里,晒到班级群内,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每个家庭成员都是家里的主人,家务劳动应该共同分担,通过完成家务劳动这样的‘作业’,增强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学生主动做家务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好评。”家长梁桂丽说。
每个学期,该校都会有效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等实施劳动教育的良好契机,带学生走进社区、公共场所开展有过程、有评价的志愿劳动和研学活动,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接受劳动教育,逐步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协调推进的“全劳动”教育模式。
“通过亲身体验,让‘幸福生活是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劳动理念深入孩子们心中。”襄汾县第五小学校校长刘杰平说,“接下来,我校将不断丰富劳动教育的内容形式、评价激励制度,把劳动放在教育生活中,赋予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在劳动中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记者 郭秀婷 见习记者 张文妍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