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这周的篮球课我要挑战三分球!”“我的粘土城堡还差个旋转门呢!”“听说流动科技馆来啦,里面有会‘听话’的机器人?”……7月9日上午,刚踏进襄汾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就听见学生们叽叽喳喳的讨论声,眼里的期待像小星星般闪烁。
在这里,体育课不是枯燥的跑步,美术课不只是画画,科学课更不是死记硬背。多样课程像魔法钥匙,打开了学生成长的奇妙大门。
体育课上
运动炼出“坚强意志”
“嘟——”7月11日下午,哨声刚落,襄汾县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的室内篮球场瞬间变成欢乐的战场。“传球,快传我!”场上,穿红色球衣的小男孩踮着脚喊,队友一个机灵的背后传球,他稳稳接住,运球、起跳、投篮——“进啦!”场边立刻爆发出欢呼。
另一边的羽毛球场上,扎马尾的女孩正跟对手较劲。刚才她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蹭出点红印,却咬着牙爬起来:“再来!我还没输呢!”挥拍、跳跃,白色的羽毛球在网前飞来飞去,像只不服输的小鸟。
操场角落的跳绳区更是热闹,学生们分成几队比赛“一带一”。杨浩宇和丁乙书配合最默契,杨浩宇喊“一、二、三”,两人同时起跳,绳子“啪嗒啪嗒”打着地面,像轻快的鼓点。有一次丁乙书没跳稳,绳子缠住了脚,杨浩宇赶紧停下来:“没事,我们再来,这次我慢点甩。”重新开始时,杨浩宇果然放慢速度,两人越跳越顺,一口气跳了50个,引来一片掌声。
休息时,男孩们凑在一起比谁的运球更流畅,女孩们分享着打球的小技巧。“以前我总怕被球砸到,现在敢跟男生组队了!”刚学会三步上篮的段锦程擦着汗笑着说,脸上的红晕比阳光还灿烂。
在该活动中心,体育课不只是练动作,更是练胆量——摔倒了再爬起来,输了就再来一局,汗水里泡出的,是越来越硬的骨气。
美术课上
粘土捏出“奇思妙想”
“我的花海要加只小蜜蜂!”“城堡的塔尖得尖尖的才够威风!”7月12日下午,美术教室里,粘土在学生们手里像被赋予了生命。桌子上红的、黄的、蓝的粘土堆成小山,剪刀、模具摆得整整齐齐,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橡皮泥香味。
扎羊角辫的女孩屈墨冉正给她的粘土花朵“化妆”,先用粉色搓成细条做花蕊,再把紫色粘土压成薄片做花瓣,粘的时候不小心粘歪了,急得皱起眉。老师走过来,轻轻帮她扶了扶:“歪一点也好看呀,像被风吹过的样子。”女孩眼睛一亮,赶紧再加片“被吹起来”的花瓣,瞬间灵动了不少。
旁边的男孩马子涛正埋头做“恐龙世界”,用灰色捏出恐龙的身体,黑色搓成小珠子当眼睛,还特意用牙签给恐龙装上“尖刺”。“这是霸王龙!它能吃掉三只老虎!”他举起来给同桌看,小脸上满是得意。
下课了,学生们捧着自己的作品舍不得放下。“我要把城堡送给妹妹当生日礼物!”“我的花海要挂在客厅墙上!”美术课堂上,粘土不只是玩具,更是学生们的“语言”——心里想什么,手里就能捏出来,奇思妙想在指尖开花,成就感像气球一样膨胀。
科学课上
展品玩出“科学问号”
“哇!这个镜子能照出好多个我!”“这个机器能让小球自己往上跑?”暑假里的活动中心大厅,简直像被撒了把欢乐的种子——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要在这里驻留两个月,学生们像一群闯进魔法世界的小探险家,眼睛瞪得溜圆,脚步都带着雀跃。
70多件展品在灯光下闪着“神秘”的光:会跟着声音跳舞的光线、能记住自己形状的金属片、还会跟人“斗智”的下棋机器人……每一件都像在招手:“来呀,来发现我的秘密!”
“节水之旅”展区前,几个男孩正围着互动屏较劲。按一下按钮,屏幕上的水滴就“滴答滴答”往下掉,水池里的“水位”眼看着降下去。“快关紧阀门!”穿蓝T恤的男孩急得直拍按钮,直到水滴停下,才松了口气:“原来水这么不经用,以后洗手再也不玩水了。”旁边的“虚拟现实”体验区排着小队,轮到扎蝴蝶结的女孩时,她刚戴上眼镜就“呀”地叫出声:“我飘起来啦!星星就在我手旁边,好像一抓就能抓到!”
最热闹的要数“光学迷宫”。几个孩子挤在镜子阵里,转个身就看见好多个自己,有站着的、歪头的,还有举着手的。“是不是镜子后面藏着跟我一样的人?”短发男孩边说边伸手摸镜子,手指碰到冰凉的玻璃,恍然大悟,“没有哎!”老师蹲下来指着镜子间的夹角:“这是光在镜子之间跳来跳去形成的,就像皮球在墙上弹来弹去一样。”孩子们似懂非懂点点头,嘴里念叨着“光会跳”,心里却冒出新疑问:光能不能跳得更远?能不能让晚上也像白天一样亮?
离开展厅时,学生们的讨论还没停。“我觉得下棋机器人最厉害,它永远不会输!”“不对,节水最重要,没有水我们都活不了!”女孩们则掏出小本子,认真记下“光会反射”“水要节约”,虽然字写得歪歪扭扭,却写得格外用力。“我长大要造个机器人,既能节水又能陪我下棋!”9岁的陈怡馨举起右拳发誓,眼里的光明亮而坚定。
科学展区中,展品哪是什么“玩具”,分明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科学的神秘大门,也撬开了学生们心里的“小问号”。那些蹦出来的好奇,像落在土里的种子,说不定哪天就冒出芽,长成向着天空的参天大树。
记者 郭秀婷 实习生 胡嘉悦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