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汾:探访汾城,解码古建密码!

2025-11-06 09:09:04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 深秋临汾,秋色漫漫,位于襄汾县境内的汾城古建群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更显沧桑厚重。11月2日,“芳菲的文明之旅·寻访山西古建”第二季直播活动走进襄汾县汾城古建群,主持人刘芳菲与篮球名将王治郅携手亮相直播间,带领全国网友沉浸式探访这片被誉为“中国古代县级城市的建筑标本”的明清古建筑群。此次直播不仅让一座未被商业开发、原汁原味的“千年瑰宝·活态古镇”走入大众视野,更通过生动讲解与趣味互动,揭开了其独特价值。

  穿越时空的古镇格局

  从太平旧邑到明清重镇

  直播镜头首先从高空俯瞰,向全国网友展示了汾城古建群的总体格局。汾城,古称“太平县”,其历史可追溯至唐代。作为千年县治,汾城的骨架从未变过,以鼓楼为中心,四条大街向东西南北辐射,城墙残痕隐约可见,府衙旧址、钟鼓楼轮廓尚存,城隍庙、文庙、社稷庙等核心建筑,更是留存得格外完好,这在全国范围内都属少见。

  主持人刘芳菲介绍:“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古镇,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县城格局和肌理。它就像一枚被时光封存的琥珀,街巷经纬分明,官署、庙宇、商铺、民居各归其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中国古代县城建制与规划的绝佳范本。”

  精雕细琢的建筑瑰宝

  一砖一瓦皆故事

  随着镜头深入,直播团队重点探访了城内的标志性建筑,在文庙,其棂星门斗拱层叠,气势恢宏,庙内大成殿前的泮池与金元时期的石雕栏杆,刻满了岁月的纹理。走进城隍庙,建筑群的规模宏大,戏台、献殿、正殿依次排开。刘芳菲指向戏台檐下的精密斗拱和残留的彩绘,讲解道:“这些斗拱不仅是结构件,更是等级与艺术的体现。大家看这色彩,虽已斑驳,但依然能想象当年酬神唱戏时的繁华盛景。”

  此外,在县衙大堂,这个曾作为古代行政权力的中心,其建筑风格庄重肃穆,梁架结构粗犷有力,也体现了官式建筑的严谨法度,还有社稷庙、洪济桥等众多古建散落在老街巷中,与民居比邻而居,至今仍浸润在居民的日常烟火气里,构成了“活着的”文化遗产。镜头中,青砖灰瓦的庙宇、纵横交错的街巷、精雕细琢的照壁逐一呈现,网友纷纷感叹“被震撼到了!仿佛穿越时空。”

  跨越地域的对话

  细节比对见证文化脉络

  直播中一个饶有趣味的环节是,王治郅拿出了他珍藏的、从全国各地收集而来的传统图案毯子,与汾城古建琉璃照壁上的麒麟纹饰进行细致比对。

  “这些图案虽跨越地域,却蕴含着相似的文化符号,它们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审美记忆。”王治郅指着毯子上与照壁各有千秋的纹路说道。“这就说明,尽管山河远隔,但中华民族的审美趣味和文化基因是相通的,就藏在这些日常的、建筑的细节里。”这一直观生动的展示,让网友们深刻感受到了民间艺术与官式古建装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外,太平绣球、丁村土布以及晋作家具等多个襄汾非遗产品也惊艳亮相,为千年古镇再添厚重文化底蕴。

  同声呼吁

  保护“活化石”需社会合力

  在直播尾声,刘芳菲与王治郅站在古老的城隍庙前,共同发起保护倡议。刘芳菲动情地说:“汾城古建群的价值在于它的‘整体性’和‘原真性’,从斗拱结构到彩绘斑驳,每一处细节都是历史的‘活化石’。因为它没有被过度开发,看着好像‘灰头土脸’,但却充满质朴,保留了完整的时空肌理。这里不是一个被抽空生命的景区,而是一个依然有呼吸、有温度的社区。保护它,不仅仅是修缮几座大殿,更是要保护与之共生的生活方式、社区网络和文化记忆,这是我们共同的‘根’与‘魂’。”

  王治郅也呼吁:“希望更多人能关注到这些散落在祖国各地的文化瑰宝,用关注带来力量,让它们能更好地传承给我们的后代,骄傲地迎接下一个千年。”

  直播也吸引了超百万网友在线观看,多个与之相关的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网友们纷纷留言表示:“被古建的质朴与精美深深震撼”“原来山西除了大同和平遥,还有襄汾汾城古建群这样原汁原味多的宝藏地”“临汾的历史文化太深厚了”“一定要去临汾打卡,‘仰视’古建,致敬历史与文化。”

  此次直播,通过名人效应与新媒体传播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将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文化遗产推向大众面前,为古村镇的活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范本。如今,静谧的汾城古建群正以其沉默而厚重的姿态,等待更多人以敬畏之心走近、倾听。而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已然在无数人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记者 赵俊 王凯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