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山城入画来

2014-09-10 09:11: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九月的隰县,秋高气爽,梨果飘香。在这个气候宜人的季节登高远眺,只见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让人心旷神怡、目不暇接:一川碧水,两岸锦绣,10公里水景生态文化长廊和滨河大道,婉若青丝玉带,相依相拥,婀娜多姿;那笔直宽阔、明净美丽的条条道路,像道道绚丽的纽带;那花团锦簇、布局合理的座座广场,将现代气息与地域文化巧妙结合;那林林总总的城市建筑,拔地而起,错落有致;优雅舒适的小区,绿草如茵,功能齐全……
    移步皆是景,举目满眼春。如火如荼的“环境提升年”活动带给隰县生机一片,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幅幅美不胜收的“满眼新景”。
    按照全市“环境提升年”活动要求,隰县坚持“统一领导、分工负责、上下联动、全民参与”原则,大力实施大气环境、水体质量、城乡清洁、生态治理、交通秩序五大工程,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被市“环境提升年”活动领导组授予全市“环境提升年”活动山区片第一次流动红旗单位。

    精心部署整治行动
    隰县结合实际,就大气环境、水体质量、城乡清洁、生态治理、交通秩序等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工作职责,落实了具体任务,确定了整治标准,限定了进度时限。实行县四套班子领导包联责任制和各乡镇、各单位包片包村负责制,县领导包乡、乡领导和县直帮扶单位包村、村干部包户,把整治工作任务进一步分解到了每个单位、每个具体责任人头上,建立健全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部门联动的“三位一体”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体系,确保了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极大地调动了全县各级干部群众参与“环境提升年”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大力营造舆论氛围
    坚持把宣传发动作为环境提升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召开动员会、现场宣讲会、悬挂标语条幅、印发宣传资料、在城乡街道开设宣传专栏等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发动,使县乡、村、组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了开展环境提升的重要性、现实性和紧迫性,提高了全民参与环境整治活动积极性。在《今日隰县》、县广播电视台开设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题栏目,及时跟踪报道工作动态。开办了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对县城内乱停乱放、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进行曝光,起到了良好的监督教育作用。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为确保城乡环境卫生质量彻底改观,推动城乡环境治理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迈进,隰县着重在建立长效机制上狠下工夫。
    建立垃圾处理长效机制。针对财政资金紧张的实际,该县采取县政府拨一块、乡镇拿一块、群众筹一块的方式,有效解决环境治理的资金保障问题。目前,确定了兼职保洁人员,配备了相应的平车、铁锹、扫帚等工具,稳定了乡村卫生清洁队伍,形成了环境卫生管理的责任和监督机制,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有效地提升了城乡环境卫生的管理水平。
    建立监督管理长效机制。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综合工程”,为确保工作的长期性,该县除了将每项工作、每块区域的管理责任落实部门、落实人员外,采取定期、不定期方式进行督查,每半月对城乡环境提升情况进行督查考评一次,并将结果全县通报,严格考核,在全县形成了优化环境、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建立基础建设长效机制。该县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变城乡环境面貌着手,按照高标准、高质量的原则,把农村“四化四改”及垃圾池、文化体育场所等基础建设作为重要内容,累计完成52个新农村建设任务,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运营正常,新建半封闭垃圾房306座,垃圾转运中转站3个。

    合力攻坚成效明显
    环境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上下联动,合力攻坚。该县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整治、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和“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整体推进、不留死角”的工作思路,围绕整治重点,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取得了明显成效。
    清理积存垃圾实现新突破。该县通过对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地带的死角垃圾进行全面彻底的拉网式调查摸排,动用车辆680余车次,清理积存垃圾5000余吨。各乡村组织村民对房前屋后的柴堆、煤堆、粪堆等进行大整治,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全县已有24个村委达到省级考核标准。
    市容环卫整治实现新突破。该县对门店牌匾统一进行规范,清除沿街墙壁、电杆、灯杆、橱窗小广告,坚决取缔店外经营和占道经营,严厉打击流动摊点、乱堆乱放等违章经营行为,市容环境卫生得到明显改善。
    大气污染防治实现新突破。制订出台了《隰县控制燃煤污染整治工作方案》和《关于加强秸秆焚烧和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通知》,积极开展渣土车辆厢式改造工作,严查城区煤烟型污染和建筑施工扬尘污染,先后出动执法人员80余人次,检查建筑施工扬尘和砂场15家,下发整改通知书8家,并启动建设了两座天然加气站项目。截至目前,县城二级以上天数达206天,综合污染指数为1.94,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污染物总量控制要求。
    交通秩序整治实现新突破。该县积极开展国、省、县道整治工作,完成车家坡至索坨26.8公里公路改造,均庄至岭上16.1公里、回珠至黑桑15.9公里农村公路改扩建工程顺利建设,并对车家坡至苗圃段公路进行了整修,启动实施太和路公路改造,县域内车辆通行效率明显提升。同时,规划城区停车位202个,刷新道路双黄线、单黄线2万余米,对城区各学校门口增加警力16人,有效地减少了交通事故发生。
    生态治理工程实现新突破。该县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大面积、多层次、广覆盖开展植树造林,累计完成小西天景区、奥体中心、四条大街、滨河路、通道绿化补植补栽工程达2万余株;完成三北、天保、退耕荒山造林及封育工程2.25万亩;在机关单位、住宅小区、庭院绿化累计栽植各类树种1.2万余株,全县生态环境明显提升。 通讯员梁云云  张瑞强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