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抱团致富中促进和谐

2014-11-19 08:26:00 来源:临汾新闻网


    本报记者杨琦

    “在我们合作社,每次果园作业时你都能感受到以前农业社那种热火朝天的场面,不同的是我们合作社干活都是社员自愿。”11月18日,在隰县城南乡留城村,说起村里的兴农果业合作社的好处,村民王德喜连连叫好。该合作社在为村民寻找增收致富路的同时,组织社员们集体劳动,不仅鼓起他们的“钱袋子”,也增强了他们的团结意识,无形中促进了文明和谐新农村的建设。
    2007年的一天,已经当了39年村党支部书记的李福生站在山坡上,看着村里的1000亩果园,各种各的地,各找各的销路,一年忙下来赚不了钱,1000亩果园得不到应有的效益,李福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看到成立合作社的相关信息后,他说服村里9名思想比较先进的村民,成立了兴农果业合作社,三年内,李福生带领社员们赴吉县、洛川等地参观学习,多次邀请省果树专家现场培训,仅仅三年时间,9户的120亩果园的总收入从4万元增加到50万元,2010年,合作社种出的苹果被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产品”。如今合作社成员已增加至78户,一些邻村的村民也争相加入,合作社的果园面积也达到了760余亩,今年仅560亩的产值就达到了700余万元。
    “这是合作社搞的‘秋季拉枝’,这个技术都是社员们自己琢磨出来的,是为了保证果树的通风和采光效果;这个是我设计制造的施肥机,从挖沟、施肥到耙地全部由它完成。”李福生告诉记者,如今的合作社,农闲时大家都在一起研究出点子,把各自的经验拿出来分享,因为我们从买树苗到卖果子,中间的任何过程都是统一的,村民之间也少了很多纷争。
    村民致富了当然是好事,但是李福生想要的不仅仅是这些,在合作社经营过程中,他购置了两台机器,每年免费为村民耕地、施肥,逐步引导村民和谐致富。如今,在合作社的果园里,要么空无一人,要么到处是人,一有活全体社员齐上阵,栽植果树一天能栽50亩。“前几天,村民王金灵去了市里看病,昨天合作社耕地施肥时就将他家的地耕了,肥也施了,今天又有社员帮他将果树的农药也喷洒了。”王德意告诉记者:“这都不算什么,我有3个儿子1个女儿,2008年,两个儿子都要结婚,一下就得拿出30万元,当时我一点钱也没有,合作社的社员们你3000元、他5000元的给我凑够了,两个儿子结完婚,凑得这钱还没花完,所以我感觉村民越来越团结了,一家有事,全村帮忙。”“这几年大伙都致富了,今年我的11亩苹果卖了15万元,卖果子装车时社员都上阵,2小时就能装一大卡车,村民们房子越建越漂亮,车子越换越高档,村民见面都是笑脸相迎,”说起现在的留城村,村民韩俊明感到很自豪。
    对于兴农果业合作社的发展,城南乡党委副书记王太平深有体会:这个合作社的良性发展,造就了一批新农民,新农民在致富的同时,又构建出和谐文明的新农村,这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功发展,不仅可以富民,也可以育民。
   

责任编辑:付基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