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记者 范韶华 王婧)2014年以来,隰县以减贫、脱贫为总目标,不断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变“输血”为“造血”,以示范带动和精准到户为抓手,进一步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严格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保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阳光下运行,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精心组织,狠抓实施。该县加强组织领导,从项目的前期评估上报,到中期的实施督查和后期的检查验收,专人负责,不同阶段、不同工作,责任明确,监督交叉,互为制约,使得每一个扶贫项目在规划实施、精准帮扶、公告公示、后期管理等环节都有事、有人、有制度、有程序、有监督、有责任、有效果。按照国务院、省、市扶贫办关于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的有关要求,该县成立了以政府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扶贫局、下乡办、8个乡镇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组,负责组织协调推进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落实。目前全县共识别贫困村79个、贫困户40154人,将贫困村、贫困户数据全部录入信息采集系统。
突出重点,找准抓手。该县立足实际,把产业扶贫重点定位于既能带动“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发展,又紧紧围绕“一县一业”大盘子、大格局,结合省委、省政府确定的西山六县有机干鲜果及畜禽养殖循环经济项目,着力进行“果—草—畜—肥”有机化管理、“储—输—销”一体化推进的特色产业循环经济以及主导产业带动的生态观光旅游。该县将教育扶贫、整村推进、移民搬迁、循环经济建设等扶贫开发项目全部精准到扶贫建档立卡工作识别的贫困户中,同时加快推进产业扶贫开发工程,目前晋煤集团实施的果品冷链仓储物流港项目10座恒温库已经投入使用,县内贫困果农均可免费存储果品,加上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济果业基地新建果品储藏加工项目2014年年初完工并投入使用,可覆盖全县80%以上的贫困人口。
典型示范,推广落实。该县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攻坚规划,以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基础,以集中连片、整村脱贫为目标,全力打造隰县无鲁垣万亩玉露香及万只畜禽养殖循环经济园区、隰县黄土村万头种猪养殖示范园区、隰县桑梓村设施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隰县陡坡垣林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唐户垣—北庄垣“公司+合作社+农户”种养循环经济示范园区等现代化示范工程,通过这些示范园区的带动,争取使相关项目村的贫困农户家家都有增收产业、户户都有创收项目,生产生活条件有极大地改善。
2014年,该县教育扶贫共资助农村贫困大学生75名、高中生121名;对500口人进行移民搬迁,申请财政扶贫资金250万元,目前主体工程完成500口人,完工率为100%;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1500万元在该县10个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目前,该项目工程已全部完成;循环经济建设项目计划实施绒山羊养殖293户、种猪养殖165户、酥梨改良1000亩、山川温室大棚34座;奥地利贷款项目对桑梓村大棚进行滴灌设备配套400座,目前投资431万元的滴灌设备已全部购回,项目已完工。
责任编辑:柏东丽
上一篇: 果农增收致富一大亮点
下一篇: 隰县龙泉镇大洪沟村刘帅君见义勇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