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力后劲增强 “三农”工作扎实推进 城市建设提档升级

隰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突破

2015-03-24 09:18:50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梁云云 张瑞强)去年以来,隰县抢抓政策机遇,应对严峻挑战,科学谋划发展,深入开展改革创新、项目推进、梨果攻坚、城市提升、服务群众“五个年”活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为、稳中有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三期叠加”、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2014年,该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58亿元,增速28.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9300万元,增速21.2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亿元,增速31.2%,这三项经济指标全市排名第三。

    抓项目促发展,综合实力后劲增强。去年,该县制定《隰县招商引资奖励办法》《隰县项目推进年活动实施方案》《隰县重点项目直通车制度实施办法》和《隰县重点项目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严格实行“一个重点项目,一套实施方案,一个牵头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套班子推进,一抓到底交账”的“六个一”责任推进机制和“一月一调一约谈”“一月一查一通报”“一年一评一奖励”的推进措施,强势推进项目建设,重点项目“六位一体”综合排名名列全市前茅。2014年实施的93项重点项目,总投资81亿元,其中必须完成的55项完成了46项。午城酿酒、天天饮料等“农字号”企业产品畅销,汾西正佳煤业基建工程基本完工,永顺醋业食醋加工项目竣工投产,金土地粮油日产300吨面粉加工生产线及食品仓储物流项目开工建设。“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开发工程进展顺利。山西晋煤集团5万吨果品冷链仓储物流港一期1万吨恒温库建成投入使用;京润泽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经济果业基地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和配套设施基本完成。特别是瓦日铁路、霍永高速竣工通车,结束了该县没有铁路、高速的历史。

    抓特色扬优势,扎实推进“三农”工作。按照“以梨为基、多元发展”的总体思路,该县大力发展以玉露香梨为主导的梨果产业,制订出台多项方案,组建了梨果专家宣讲团,在扩规模、强管理、提品质、拓市场上狠下工夫,全年完成玉露香梨高接换优1.1万亩,新栽3.9万亩,完成了发展玉露香梨5万亩的任务目标,玉露香梨面积由2008年不足2000亩,发展到15万亩,全县梨果等经济林总面积达到32万亩,产值5亿元。2014年4月,成功举办“中国·隰县第四届梨花节”;2014年7月,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的中外百年品牌暨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上,隰县玉露香梨荣获“中国大美梨”称号;2014年11月,在第21届中国农高会上,夺得“后稷特别奖”;2014年11月13日,隰县玉露香梨成功出口美国,打入国际高端市场。同时,该县坚持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棚则棚、宜苗则苗的多元发展思路,大棚瓜菜、苗木、畜牧、烤烟、谷子、万寿菊等特色林下经济蓬勃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农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500口人移民搬迁工程;投资250万元启动实施5个行政村整村推进项目;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5个、家庭农场69个;组织各类技术培训185场次,培训农民6500人;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及土地流转综合服务大厅,全年流转土地7000亩,土地确权12000亩。投资5100余万元,完成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骨干坝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农村饮水安全“五大重点项目”工程建设。

    抓建设重管理,城市建设提档升级。该县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实施“大县城”战略,按照城乡一体、资源互补、辐射带动、统筹发展的总体思路,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三位一体”齐抓共管,成效显著。环保、司法、公安、劳动大楼、两馆、计生、政务大厅等陆续投入使用,凤凰苑、御龙公馆、怡泽小区、紫川苑等一批商住工程抓紧建设;南屏路改造完成,太和路建设顺利推进;小西天莲花广场、奥体中心、县城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等陆续竣工投入使用。到2014年底,6层以上高层建筑达到64幢,6层以下小高层达到110幢,供暖覆盖面积达119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到42.36%,超额完成任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供水普及率达到99%;新建城市污水处理配套管网8.33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84%;新铺供热管网10.5公里,县城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66%。深入开展“城市提升年”活动,对县城卫生实行精细化、常态化、制度化管理,城乡脏、乱、差问题大为改观。市民素质、交通秩序、保洁质量,绿化、亮化、美化明显提高,连续5年被评为“山西省十佳卫生县城”。2014年8月,被市委、市政府授予“环境提升年”活动山区片流动红旗。

    抓基础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在教育事业方面,该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强化教育基础建设,投资7626万元,对9所项目学校的宿舍楼、餐厅、厕所进行了新建改造;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组织全县1400余名专任教师进行了应用培训;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特色学校创建和精细化管理。2014年,高考二本以上达线人数由2008年的28人提高到124人,中、高考排名分别居东西山第一、第二,实现了六年六大步。医疗卫生上,继续深化医改工作,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进一步提升医院运行质量和水平;不断完善和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及运行机制,全年购进基药242万元,基本药物制度运行情况平稳,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贵”问题;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130万元,完成城南乡建设项目业务用房和医疗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9800万元、2.8万平方米的新医院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在社会保障方面,千方百计巩固和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全县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总人数达到12.23万人,五项保险征缴支付总额达到2.91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100套,基本建成保障性住房2230套,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600户。在宣传文化方面,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奥体中心、莲花广场、文化馆、图书馆等一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工投入使用,隰州大剧院改造完成,全县8个乡镇97个行政村实现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场所和体育设施全覆盖。出版发行《隰州寻胜》《隰州梨人》《中国第一梨隰县玉露香》和《山西省委驻隰县上庄》等作品。开展文艺、电影、图书“三下乡”活动,文艺演出90余场,放映电影1100余场,图书下乡5万余册。举办了“大美隰州,欢乐盛夏”和“小西天景区首届泼水节”文化消夏活动,文艺展演12场,电影展演4场,戏剧展演5场。精神文明建设再传捷报。刘帅君荣获“中国乡村好青年”;武来贵荣登“中国好人榜”;贺西平荣获“山西省第二届感动百姓乡村十大爱心大使”称号,武来贵和许迎辉荣登“山西好人榜”,冯丽清荣膺我市“十大道德楷模”。在中外百年品牌暨中国品牌文化管理年会上,隰县被授予“中国好人县”称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责任编辑:付基恒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