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农业基础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
临汾新闻网讯(通讯员 张锋)今年,乡宁县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发展思路,采取强有力措施,全面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推进“三农”工作上档升级、提质增效、强势发展。
为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该县把加快“三化”强“三农”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投入、硬措施落实,力争使“三农”工作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进一步加快核桃产业发展,转换核桃种植模式,由侧重于密植园种植转为地埂栽植。加强已栽植核桃的管护,林业部门提供技术指导,明确乡镇管护职责,保证建一片成一片,提早挂果受益。同时,充分利用核桃密植园间作种植小杂粮,发展林下经济,增产增收。依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和财政支农项目,抓好“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积极发展枣岭、昌宁苹果栽植,加强果园标准化管理,以枣岭乡昱德新农业公司为载体,建立1000亩苹果标准化管理示范基地带动广大农户。稳定发展翅果、花椒、长山药等特色产业,加大推介宣传,打造农业品牌。重点扶持戎子酒庄葡萄酒生态园、琪尔康翅果油深加工、双凤祥核桃种植加工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项目,进一步发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拉动作用。稳步扩大农业保险范围,在实现小麦、玉米保险全覆盖的基础上,把2万亩盛果期苹果、葡萄纳入农业保险范围,适当给予财政补贴。他们还以市场化为导向、专业化为手段、规模化为基础,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
在夯实农业基础方面,以“兴水、增绿”为重点,持续强化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以农村饮水安全、农业综合开发、水保生态治理等工程为重点,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7处、维修133处,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9万亩,发展滴灌面积6000亩,新增耕地2800亩,营造生态林3.1万亩,干果经济林5000亩,新建通道绿化工程129公里。
大力保护基本农田,坚守耕地红线,全县粮食播种面积保持4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稳定在8万吨以上。
在改善农村环境方面,全力抓好完善提质、农民安居、环境整治、宜居示范四大工程,不断推动全县农村面貌大幅提升。
一是完善提质工程。重点完成农村公路养护和中小修补987.8公里,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48.9公里,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5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10600亩,改扩建幼儿园2所,新建5个农村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二是农民安居工程。重点完成4个乡镇22个自然村1505户、5153人的采煤沉陷区治理搬迁;改造农村危房1211户,完成6个乡镇、28个自然村、652户、2500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尉庄乡加凹村采空区生态治理工程。三是环境整治工程。结合美丽宜居示范村创建开展污水治理,完善农村清扫保洁和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施昌宁、西坡、关王庙3个乡镇、6个村委农村生活污水防治项目,培育管头镇燕家河村、下善村2个省级生态村。四是宜居示范工程。坚持以奖代补的形式,创建1个省级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9个县级示范村,打造产业发展与环境承载相适宜、生活改善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美丽宜居新农村。
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切实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不断提高农业补贴和农民社保标准,在爱心煤补贴基础上,扎实做好低收入农户取暖补贴工作,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深化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等方面为农民创造条件,加快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提高家庭经营性收入水平。认真组织农民就近择业就业,全县实施的重点工程,优先使用本地劳动力,特别是各煤矿主体企业实行“煤矿企业用工地方化”政策,提高本地工人使用比例。建立农民工工资应急周转金,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农民务工收入。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认真实施“百企千村”产业扶贫工程和“千村万人”就业培训计划,启动光伏发电项目,新发展20家县级扶贫龙头企业。依托阳光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科技培训项目等,培育新型农民和各类技术人员4000人,稳步提高农民技能性收入。
责任编辑:王伟
上一篇: 乡宁举办“四个全面”专题讲座
下一篇: 乡宁县:开门整治不走过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