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优秀校长”、乡宁县职业中学校长尉六龙:大山深处“领头雁”

2022-10-20 09:59:34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金秋时节,漫步在乡宁县职业中学校园,环境幽美,书香飘溢,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实训基地嗡嗡响的车床声次第交织,让人感到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在激情绽放。

  在宽阔明亮的会议厅,新学期工作会正在召开。“我们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勇于探索教学改革的路子,向全省一流、全国有名的宏伟目标持续迈进。”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尉六龙向教职员工发出响亮的“进军令”。

  一个校长的格局决定着一所学校的未来。从2011年担任乡宁职中的领头雁以来,尉六龙以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创牌的骨气,把生源薄弱的职业中学打造成三晋名职校,相继入选“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创建单位”和“山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每年来校参观学习的省内外职业学校不下20所。学校先后承办了临汾市职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勾画蓝图 激发愿景

  尉六龙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靠读书改变命运,因此对教书育人有着浓厚的情怀。大学毕业后,他从一名普通教师干起,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将三所偏远落后的农村学校打造成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在全县崭露头角。

  2011年暑假,当他因工作出色而调任乡宁职中校长时,恰逢老校区向新校区搬迁,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旧设备要淘汰,新设备需购置,大量的工作需要完成……当然,最难的还是生源“不景气”——偌大的学校新生报到不足百人,令他心急如焚。

  无奈之下,他组织主要班子成员和一年级全体教师分组下乡进村入户宣传招生政策,动员学生入学。这一路看尽了冷脸,听尽了冷言冷语,一个假期下来,招了260名新生。

  如何破解“招生难”困局?开学工作就绪后,尉六龙变压力为动力,虚心向教育界的老前辈请教,借鉴兄弟学校的办学经验;走近老师、学生、家长了解他们对职中的看法,倾听他们的心声,掌握第一手资料,重新梳理办学思路……他带领新组建的团队仔细研究、反复规划,从办学理念、培养目标到管理策略、制度方案,一点点儿地勾画着学校未来。他们初步确立了“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人才;给予孩子平等,不让一个掉队”的办学思想,制定了学生“通晓电脑、学会驾车、精通专业、对口升学、阳光就业”的办学目标,构建完善的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体系,激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以师为本 关心成长

  “职业中学能不能向前发展,关键在于能不能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 “给教师最大的福利,就是给予他们成长。”这是尉六龙常说的两句话。

  尉六龙对教师的关心集中体现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上。他十分重视和高校以及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多次邀请专家和名师来校讲学、上示范课;从行业、企业聘请具有一定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做兼职教师;把文化课教师送到高校深造,把专业课教师送到企业进行培训;学校开展“青蓝工程”,对新入职教师、年轻教师进行培训。同时,他还要求刚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都要担任班主任,并从中选拔优秀人员到各处室锻炼,力争让他们尽快成长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尉六龙有个绰号叫“吝啬校长”。在经费使用方面,他对自己及班子成员要求极严,带头廉洁自律,力争使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在培训开支上,他却舍得花钱,即使经费再紧张也要优先保障大家的培训费用,只要是需要购置的教学设备和教学书籍,他在报销发票上签字从不“吝啬”。

  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他十分注重激发教师的情感动力。他注重发挥学校工会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教师关切,消除领导与教师之间的隔阂,最大限度做好服务工作,增强了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近五年,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有26位教师先后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共有300多篇论文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60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获得奖励。他本人被山西省教育厅聘请为“山西省职业教育职业院校高水平学校建设推进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他的10余篇论文先后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率先垂范 关爱学困

  职业中学的生源与普通高中不同,普遍缺乏自信心,行为习惯不好,学习兴趣低下,家长和老师都头疼。

  对此,尉六龙大胆走出了提升教学质量的改革棋:既然力量小走不快,放慢步伐走总比不走强;既然难度高学不会,就从简单的起步学一点,总比一点也学不会强。以此为出发点,学校调整教学进度,采取了“低起点、慢步子、激兴趣、提质量、分层次”的教学策略,在教材处理上灵活机动,增加贴近学生实际的、受学生喜爱的、有兴趣的内容。全校大力打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堂,针对职中学生动手能力相对强的特点,在实训课上做文章,对一、二年级学段,他要求教导处重点实施好“理实一体化”“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手脑并用,做学合一”,提高学习兴趣。

  最好的管理莫过率先垂范。身为一校之长,尉六龙不摆架子,情系师生,手头事情千头万绪,他仍在百忙之中挤时间,和一线教师一起交流、找学生谈心、处理突发事件、家访……他还亲自上示范课,经常参与教研组活动,指导说课、听课、评课,听课数量远远超过普通教师。

  为了帮扶学困生,他倡导建立了学困生导师制。所有任课教师都当学困生导师,每个老师、每个党员要做一至两名学困生的贴心朋友,给他们心灵上以关爱,点亮他们的希望之光。他将 “最困难的班级和最困难的学生”留给自己,建立学困生闪光点资料库,不断放大优点,创造机会和平台,给学困生表现和成长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这种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团队里的每个人,也让更多学困生走出心灵的误区,散发出活力与自信。近年来,学校对口升学录取人数和录取率不断攀升,位列全省前茅。

  产教融合 就业有道

  学生的就业效果和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积极性密切相关,学生的出路就是学校的出路,尉六龙深谙其道。

  他以独到的眼光和开阔的视野,紧紧抓住机遇,秉持“传承黄河文明 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围绕本地产业走,全力打造紫砂陶艺术、智能制造、康养文化三个校本特色专业群,创建了50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同时面向全校所有学生开设人工智能、汽车驾驶、跨境电商、网络直播等公共课程,保障学生多一项技能多一条就业渠道。

  他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开展“顶岗实习,同工同酬”培养模式。学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学校适时安排学生进驻企业开始实习,实习时间为3个月至1年,通过在企业的学习与磨合,给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近几年的统计结果来看,家长们对这种实习形式很满意,既让孩子在基层得到锻炼,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还领到了实习工资,减轻了家庭负担。

  五年来,乡宁职中累计就业学生达到1500余人,学生由当初的期盼就业逐渐走向自主择业,就业地也转向了北京、天津等大城市,不少学生成长为企业班组长、部门经理。看到学生发回的一幅幅职业岗位的工作照后,尉六龙十分欣慰。

  经过十余年不懈改革与创新,乡宁职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学设施和实训设备全省一流,生源进一步扩大,社会声誉越来越好。学校先后被评为山西省中职学校管理五星级学校、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等。尉六龙在成就学校和师生的同时,书写了别样的人生精彩。

  记者 郭璞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