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在乡宁县启动,乡宁县职业中学成为全市焦点
活力迸发、魅力四射的校园,为学子打下德技并修的成长底色
校领导参加教研活动
紫砂艺术大师现场创作
陈丽娜名班主任工作室凸显思政亮点
机电专业技能展示
电商直播培训
临汾新闻网讯 这是一个职业教育的伟大时代,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实现。
5月18日,临汾市2023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在乡宁县启动,乡宁县职业中学成为全市焦点。在该校师生带来的专场文艺演出中,激荡昂扬的旋律、动感欢快的歌舞、儒雅优美的茶艺、惟妙惟肖的戏曲……全方位展示了该校艺术教育和美育教育的丰硕成果。“这里是梦想启航的地方,让我找到自我,重拾信心,笃定前行,实现人生价值……”学子们深情朗诵诗歌,憧憬职业教育美好未来,表达对学校的感恩与祝福。
在技能展示专区,同学们为来宾献上一场“有声有色”的技能盛宴。有的分组调校、维护、检修仪表,有的遥控指挥工业机器人搬运货物,有的输入3D模型文件打印出神奇的模具,有的指挥无人机上下飞旋舞出优美弧线,有的手指灵动点钞飞速,更有在热闹喧嚣中独处一隅的身影:创作紫砂陶的同学宁心静气,指尖泥土绽放神奇;专注于平阳木版年画染色套色的同学,与古老的非遗进行一场心灵对话……
“学校老师的私家车维修、保养都交给汽修专业学生完成”“紫砂陶作品售卖交给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来做”“学校艺术专业常年承担我县各类大型文艺演出”“孩子们每年都到县医院做实习护理工作”……卫帅老师引导来宾观摩,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我们利用国家、省、市配套资金建设校外培训基地,聘请大师、名师入校,让孩子们从小接触这些前沿性技术,种下一颗匠心的种子。同时引企入校,让学生在学校有事干,从产品设计、制造、包装到营销,形成一个完整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三大产业群,产教融合,为孩子们就业找到更多出路……”乡宁县职业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尉六龙的介绍让人们对这颗山区职教明珠有了更深了解,赢得来宾一片掌声。
近年来,乡宁县职业中学有点“火”。先后承办了临汾职业技能大赛、临汾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临汾市产教融合成果展,为全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样板。
文化 浸润心灵
“没想到一所山区中职学校,环境这么优美,硬件设施这么先进,专业这么齐全,学风这么好……”职教周期间,各界嘉宾走进学校情不自禁发出赞叹。
乡宁县职业中学是一所全日制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84年。2009年县政府投资1亿元新建学校,2011年投入使用。学校占地100亩,建筑面积占地3万平方米。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迈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办学条件极大改善,趋于全省一流;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名列全省前茅;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师生规模达到2500余人。
走在这样一所高端大气的学校里,环境幽美,书香飘逸,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实训基地嗡嗡的车床声相互交织,让人感到有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激情绽放。宏伟的教学楼和实训大楼,茂盛的大树和绿植,绿草茵茵的偌大操场,曲径通幽的花园小路,每个地方都让人赏心悦目。教学楼里可谓“移步换景”:国学长廊墙、绘画作品墙、劳模技师墙、企业文化墙,闪耀着崇德明理的光辉,弘扬了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无疑点亮了莘莘学子的精神世界,激励他们壮志凌云、鸿业远图,成长为一个能实现自我梦想的人。
多年来,乡宁县委、县政府全力支持职业中学发展,出台专门文件、划拨专用经费、优先师资保障,落实免学费、住宿费、课本费、作业本费、练习册费“五免”政策,一系列优惠政策落地及资金投入,为学校强劲发展注入不竭动能。
学校设有与13个专业配套的66个实训室,有专用计算机教室13个,配备计算机1200台;有高标准网络中心、校园电视台、录播室、数字图书馆、超星学习通、人工智能平台、安防监控中心;各教室安装了交互式触控一体机,每个学生配置一台平板电脑,实现了智慧化课堂教学与管理;开发了4000多个教学资源,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沉浸于名家氛围式的临摹书法课堂,感受先进的心理沙盘治疗系统,观摩智能制造实训生产线,体验科技与互动结合的禁毒教育基地,领略北方紫砂陶的艺术精髓,品享茶艺师精心沏泡的香茗……古典与现代交汇,传承与创新融合。家长们由衷感叹,“在这么好的环境求学,孩子们太幸运了!”
“从环境和硬件就可以看出县委、县政府把最好的资源给了学校、给了师生。”尉六龙表示,“校领导一班人和老师们暗暗下定决心,用办学条件说话,用过硬成绩说话,一定要把学校办好、办出特色,给孩子们一个踏实的未来。”
德育 奠基一生
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或多或少都有一种挫败感,他们曾在分数的竞争中遭遇“滑铁卢”,所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发挥潜能、找到努力方向,就成为学校育人的首要任务。
2011年新一届校领导班子上任以来,确立了“给我一个孩子,还你一个人才;给予孩子平等,不让一个掉队”的办学理念,把平等、尊重、关爱、赏识的阳光照进每一位学生心灵,让他们重举信心的大旗,在职业教育这块热土上找到人生坐标。
学校落实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目标。积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持续加强德育管理人员和思政专任教师培训,建设了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德育工作队伍;积极推动陈丽娜名班主任工作建设,广泛开展班主任业务能力和育人能力提升活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班主任。同时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打造思想政治示范课堂,成立了金种子思政工作室,创建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文化育人品牌。更多教师参与到思政教育和课程思政中,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相融合,持续完善“五育五自”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拥有梦想、遵纪守法、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
学校制定出台了《乡宁职中学生一日行为规范》,从规范学生行为着手,实行封闭式强化管理。学生从起床、早操、就餐、课间活动、上课、晚间休息等环节和不同时段,都设置专门的管理岗位进行管理。老师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找事”,让他们多长本事。学校健全了班级团支部组织机构、学生会机构,成立了校报编辑部、灯塔文学社等社团组织,定期开展争创文明班级活动和各类社团活动,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氛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学习上关心关爱学生,生活上亦是如此。凡在乡宁县职业中学就读的学生均可享受资助优惠政策:一、二年级家庭贫困户学生,可享受国家助学金两年4000元;三年级家庭贫困户学生,可享受县政府助学金20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均可申报国家“雨露计划”教育扶贫资金,三年享受9000元;学习成绩优秀学生,每年可获得国家奖学金6000元。完善周到的资助体系,解除了经济困难家庭学生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心无旁骛投入学习生活中,敢于筑梦追梦,遇见更好的自己。
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学校以特有的温暖笔调为学子们书写下德技并修的人生底色,助力他们的人生之路走得更稳更远。
学识 立身之本
“以前老师上门招学生,如今办学质量好了,学生家长主动找老师,很多家长还放心地把两个孩子先后送到学校。”提及学校的变化,全市优秀班主任、乡宁职中264班班主任陈丽娜开心地说。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乡宁县职业中学校园里有气派的大楼,也有行业领先的大师。近年来,学校不遗余力引进专家大师,世界评茶师联合会通联主席、山西分会会长范建民,中国紫砂文化研究会执行会长徐志平,山西省工美行业产业联盟促进会副会长贾锐军,北京品牌智造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郭占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教授田建文,省市级工艺美术大师吴志文、王仙鹏、王丽花、韩小梅,市艺校高级讲师窦爱香……专家大师的加入,无疑开阔了师生的眼界格局,帮助他们培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教育更有高度和广度。
学校积极实施“品牌教师支撑品牌学校”战略,持之以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自己训”等多种形式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目前学校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人数提高到82%,有硕士研究生8人、高级职称36人、临汾市工艺美术大师4人。学校建立了吴志文、贺红龙、范建民3个大师工作室,陈丽娜名班主任工作室,韩金花思政工作室,郭洪湄、闫丽2个名师工作室,进一步丰富创新了教师人才培养模式,一支“文能堂上讲理论,武能下厂做实操”的职教梯队已经形成。近5年来,师生参加教学能力大赛、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大赛等各类大赛,共获得国家级奖项49个、省级奖项286个 。
质量是立校之本,而质量之关键又在课堂上。针对职中生源的特殊情况,传统的“大锅饭、满堂灌”教学法肯定不能有效破解困局。学校以生为本制定了新的策略:既然力量小走不快,放慢步伐走总比不走强;既然难度大学不会,就从简单的开始学,总比一点也学不会强。以此为出发点,学校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上寻找出路:一是调整教学进度,采取了“低起点、慢步子、激兴趣、提质量、分层教学”的教学策略;二是在教材处理上灵活机动,大胆增删教材内容,增加适合学生的、贴近学生实际的、受学生喜爱的、有兴趣的内容,删减生僻、不适合的内容;三是打造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课堂,针对职中学生相对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实训课上做文章,重点实施好“理实一体化”“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校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针对学困生建立了导师制,校领导率先垂范,将“最困难的班级和最困难的学生”留给自己。所有任课老师都当学困生导师,每个老师、党员要做一至两名学困生的贴心朋友,寻找他们身上的优点,给他们创造发挥特长的平台,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确立目标。学校投资50万元建立心理辅导中心,配备心理咨询师3人,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搭建心灵避风港,重塑自我,激扬起积极向上的成长主旋律。
近10年来,学校教学成绩节节攀升,参加对口高考升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接近1300人,对口高考本科录取人数连续8年在全省名列前茅。更为可喜的是,有些中考成绩只有二三百分的同学,也考入一本院校。2019年以来,学校先后培养出师效倩、连熙、郭丽、赵春阳、加嫣嫣、刘吉花等全省拔尖的学子,在社会上声名鹊起。
技能 人生出彩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创新、创造成为时代热词。作为职业学校,如何与时俱进开设专业让学生就业前途更加光明,事关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为学生走向社会着想,学校面向所有学生开设人工智能、文明礼仪、企业文化、汽车驾驶、跨境电商、网络直播、茶艺等公共专业课程,提高了学生快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素养,保障学生多一项技能多一条就业渠道。为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申办了17个“1+X”专业证书认定资质,为学生毕业就能够拿到1个或多个专业资质证书提供了方便。
学校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秉持“传承黄河文明 培育时代新人”的办学理念,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专业围绕本地产业走,全力打造紫砂陶艺术、智能制造、康养文化三个校本特色专业群。学校与山西紫砂艺术研究院、山西讯展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单位共建了50多个校内外实训基地,通过“双基地、双导师、一平台”建设,实现校企双导师、产教一体化。老师们将实战经验和前沿技术融入课程,学生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轻松掌握相关技能。此种培养模式培育了10名省级骨干教师,5名省级专业带头人,完成了30门课程的教学资源,50个真实项目案例。学校计算机平面设计专业在全省技能大赛中获奖,电子商务专业在全县直播达人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与山西紫砂艺术研究院合作开展的特色文化育人品牌“融古铸今 紫砂传习”,被认定为山西省职业教育铸魂育人计划项目。
学校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开展“顶岗实习,同工同酬”培养模式。学生进入三年级第一学期,学校适时安排学生进驻企业开始实习,实习时间为3个月至1年,通过在企业的学习与磨合,给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家长们对这种实习形式很满意,既让孩子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为以后的就业创造条件,还领到了实习工资,减轻了家庭负担。
学校大力实施“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尽量让学生所学专业与企业实际生产零距离对接,学生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将“始于技术、专注细节、终于服务、修德载物”的职业精神融入血液,以更好地实现就业。
5年来,学校累计就业学生达到1500余人。莘莘学子从这里走出,有的成为高铁乘务员,有的从事航空服务业,有的从事UI设计,有的从事学前教育,还有的从事医务工作……他们中有的成为企业技术骨干,有的成为企业中层和主管,还有的成为创业明星。“出口畅带动入口旺”,学校生源进一步扩大,社会声誉越来越好。近年来,学校相继获得创建全国文明校园先进学校、山西省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山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山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
一切为了学子,只要是成长所需,乡宁县职业中学就会一点一滴地去做,一步步推动学子成人成才,用职业技能成就出彩人生。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乡宁县职业中学将乘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东风,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突出内涵建设,增强办学实力,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就业服务,为临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的篇章。
记者 郭璞/文 郭秀婷/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