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近日,走进位于乡宁县枣岭乡驮涧村的乡宁县昱德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果园,一幅生态农业的生动图景跃然眼前:成群的乌鸡、京红鸡在苹果树下悠闲踱步,时而低头觅食,时而争抢从该公司黄粉虫养殖车间运来的“高蛋白零食”;一排排废旧水缸改造的下蛋窝里,刚产下的黄粉虫鸡蛋还带着余温……目前,该公司正以“黄粉虫——蛋鸡——果园”的循环经济模式,描绘着一幅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交织的壮美画卷。
“果园里的鸡吃车间里养殖的黄粉虫,鸡的粪肥滋养果树,还能给果园除草,果园的次果、落果加工成黄粉虫饲料,这就形成了生态养殖的经济闭环。”乡宁县昱德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艺达弯腰拾起一枚绿壳鸡蛋向记者展示。今年6月,该公司在7亩试验果园放养了2000只鸡苗,同时,将500只小鸡免费发放给驮涧村村民,明年还计划用10亩果园散养蛋鸡6000只。
“公司不仅给我们发黄粉虫饲料,还给培训养鸡技术。现在咱们的黄粉虫鸡蛋每颗能卖到1.5元,这些小鸡到年底,能给家里增收好几千元哩!”村民张赛子笑得合不拢嘴,“有公司的这种‘保姆式’护航,老百姓的日子就像这黄粉虫鸡蛋一样,越‘滚’越有滋味!”
果园深处,该公司技术员李百认正用发酵鸡粪给果树追肥。只见他拨开土层说:“这鸡粪必须得发酵,否则会烧苗……这一片果园上的都是发酵好的鸡粪,今年苹果的品质肯定会更好。”
在该公司黄粉虫饲料加工车间,村民高水录打开用次果加工成的饲料准备给黄粉虫投喂。“果园里的次果、落果卖不上好价钱,做成黄粉虫饲料后,算是增值了。”高水录说,“农忙时企业用工超百人,自己每月在家门口就能挣3000多元,比外出打工强,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
张艺达算了一笔账:黄粉虫鸡蛋的市场价格比普通鸡蛋贵不少,明年扩产计划实施后,还会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同时让他自豪的还有企业的积极示范和带动作用:首批参与蛋鸡养殖的5户村民,目前户均年收入可增加2000元-5000元;果园管护、饲料加工等环节创造长期岗位5-10个。
为提升养殖效率,该公司积极引入智能化设备:鸡舍安装温湿度传感器,自动调节环境;黄粉虫养殖车间实现自动化分拣……“下一步,我们计划将鸡粪和虫沙制成商品肥料,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张艺达表示,公司还与相关科研机构合作,着手进行黄粉虫、虫草蛋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我们这里紧邻黄河,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张艺达望着远处的果园,眼中满是憧憬,“未来,我们将探索发展田园综合体,让黄河岸畔的果园成为乡村振兴的示范窗口。”
从黄粉虫到虫草蛋,该公司用“循环经济”这把金钥匙,打开了产业增效与农民增收的双重密码。从传统种植到生态养殖,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改变的不仅是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更点燃了村民的内生发展动力。这种“企业引领、村民参与、生态循环”的模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驮涧样本”。
记者 李虎威 郝海军 王梓轩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