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初,尧都区按照市委关于深入开展“服务群众年”活动的实施方案要求,积极实施“服务群众年”“百千”服务计划,要求全区各单位在年内各办100件惠民要事,各街道、社区年内要办成“双百”件为民实事,村级组织年内要办成1000件利民实事,一年结束后,尧都区广大基层干部群众无不为这项活动“点赞”。
大调研,大走访,在运筹帷幄中,一项项惠民计划开始启动去年,为了真正办一批群众急盼的实事和好事,尧都区委结合市委关于深入开展“服务群众年”活动的要求,区四套班子领导全部开始进行走访调研活动。区委成立了开展“服务群众年”活动领导小组,各有关单位都成立了领导机构,“一把手”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亲力亲为、善做善成,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
“百千”服务计划启动后,尧都区在前期大走访、大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实际,推出了服务群众的“十大举措”。一是要在领导干部中开展“体验基层”活动,让区级领导干部深入联系点,当一天村干部,干一天农活,体验一下基层干部群众的甘苦;二是要在政法系统和窗口单位开展“无障碍、零距离”主题实践活动,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问题;三是要根据开门搞活动的要求,建立“立行力改,及时公示”制度;四是要在农村社区开展对残障智障、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三类人群的10项关爱活动;五是要实施机关优秀人才服务基层“四个一百工程”,即:百名农技专家“服务工程”,百名优秀教师“支教工程”,百名优秀医师“义诊工程”,“百企帮百村、共建新农村工程”;六是要开展“以先进人物为镜、正衣冠、树形象”活动;七是要开展城市综合整治“美丽尧都”6S行动;八是要实施“街道社区党员干部服务认领”机制,全面推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制度,并认领服务岗位和服务事项;九是严厉整治“大操大办”活动,狠刹奢靡之风;十是落实区、乡、村服务群众的“百千”工程。全区力求通过以上措施,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归“零”的问题,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活动实实在在的效果。
活动开始后,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在整治环境脏乱差、交通堵塞、垃圾围城、就医上学等问题上集中解决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下放了一批审批权限,进一步扩大了基层自主权;在社区开创性地建立了“一网一站一平台”工作制度:“一网”,是深化网格化管理;“一站”,是在社区建立便民服务站;“一平台”,是搭建了机关单位与所在地社区党组织的“双向共建”平台。
广泛参与,上下互动,在求真务实中,一项项惠民措施见实效在实施“百千”服务计划中,尧都区委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把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开展“百千”服务计划的重要任务。公检法司等执法部门和窗口单位把切实解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纳入目标制定范围;区直相关部门将人才工作“四个一百工程”纳入目标制定范围;民政、残联等与民生事业紧密相连的部门把开展对智障残障、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的关爱活动纳入目标制定范围;街道社区把解决部分社区办公活动场所面积不达标、提供“一站式”服务等纳入目标制定范围;各基层党组织把解决一些村级(社区)组织战斗力不强、一些社区办公活动场所面积不足、一些机关党组织“定查评”工作法拓展不深等“三不”问题纳入到目标制定范围。
活动中,有群众反映办理《就业失业证》时跑的路程多、往返窗口多、办理时间长。针对这一问题,区职业介绍中心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要求为民服务抓“小事”、改进作风重“小节”、群众的事立即办,大大简化了办证的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间,替群众跑了腿,帮群众办了事,以一件件小事赢得了百姓的认可。
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大幅增长,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随之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为此,尧都区委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在弱势群体比较集中的农村、社区开展了“关爱三类人”活动,结合实际展开了多种形式帮扶工作,初步摸索出一条关爱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新路子,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天地。去年5月9日夜,天降大雨,金殿镇派出所接到110指令,北杜村有一位老人迷路,请帮助其返家。接警后,民警迅速前往出事地点,找到了饥寒交迫、神志不清的迷途老人,并将老人带回派出所,帮助老人洗漱,换上干净的衣服,端上饭菜。因为老人年事已高,痴呆严重,不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姓名、住址,民警就想尽一切办法,在襄汾警方的协助下联系上了老人的儿子,把老人安全地交给家人照顾。南街办事处位于老城区,辖区内各类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地出现老化现象。去年7月28日,卧牛社区干部在走访中发现,琉璃巷东段有几个井盖破损严重,其中一个井盖已坍塌,存在安全隐患,极易发生危险。社区主任高峰迅速联系制作井盖的企业,冒着高温一起进行实地勘测。经过一周的忙碌,全部修复,确保百姓出行安全。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小事,件件都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而尧都区的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就是这样,凡是涉及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发现一件,就认真办理一件。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要让“最后一公里”归“零”。
加强顶层设计,让在职干部进社区,进一步夯实服务群众基础去年5月,尧都区委出台文件规定,要求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主动到社区开展“一报到两认领”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和谐社区建设。此后,全区在职党员纷纷主动到社区报到,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
自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一报到两认领”活动以来,全区在职党员积极到社区报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全区50个社区居委会共报到在职党员15300名,开展志愿服务1800余次。
为了让在职党员进社区给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帮助,尧都区建立了“一证二卡三制度”的保障机制。“一证”,即在职党员持单位党组织开具的报到证,按时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并将报到回执交单位党组织备案;“两卡”,即《党员干部社区表现反馈卡》《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记录卡》;“三制度”,即在职党员社区述职制度、组织反馈制度、评议激励制度。活动开展以来,全区在职党员共走访服务居民20000余人次,为居民办实事1500余件,每个在职党员都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为什么要到社区、到社区究竟要做什么的问题。
在“一报到两认领”活动中,水塔街办事处的在职党员董冰义务担任社区图书管理员、区科协在职党员朱睿为社区捐款捐物,市容监察支队的在职党员段建平、张建荣、孟庆夏、王亮利用工作之余义务协助社区人员摸排明火烧烤摊点情况。
乡贤街办事处组织辖区内在职党员为社区群众解疑释惑,面对面交流,手拉手服务,拉近了干群关系。华州社区警务室民警在走访中了解到恒安小区的刘某因病致残、下肢瘫痪,平时全靠年迈的老母亲照顾日常起居,至今尚未办理二代身份证。社区民警立即上门服务,并将二代身份证送到了刘妈妈手中。
“百千”服务计划实施以来,党员干部的作风明显转变、工作效率明显提升,同时,也给广大困难群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使基层群众切实看到了此项服务计划实施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不久前,在刘村镇沙乔村农村清洁工程现场采访时,村民杜重喜高兴地告诉笔者:“尧都区‘百千’服务计划的实施,确实给老百姓办了不少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和好事,这些事情件件都是群众一直想办而未能办成的事,桩桩都办到了群众的心坎上。”
通讯员李永秀 刘凯杰 周桂羽
责任编辑:席沛钊
上一篇: 尧都区运管局开展《父母规》公益讲座
下一篇: 尧都区农委开展农资打假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