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春日的暖阳下,在尧都区县底镇翟村的卧虎山上,麦苗开始泛青,万物开始萌发,勤劳的农家人又开始了新一年的浇地、修剪、耕地、播种等工作,披上绿装的卧虎山一派繁忙的景象。
“这是微耕机,一个人就可以操作,对于山上面积较小的林地或者道路不通畅的土地,这样的微耕机就能发挥自身的优势。”正在林地间耕作的工人李师傅介绍。在山上的一片树林里,李师傅熟练地操作着微耕机,片刻工夫就把杂草翻卷入地,树林间露出了新鲜的泥土。
在山上耕作的工人共有10余人,李师傅是其中一位。在卧虎山上,类似的林地很多,在去年新栽的许多树林里,还有工人操作着微耕机,一趟趟往来不断。在微耕机间负责分撒鸡粪的是今年65岁的翟长旺。在另一块土地上,在这里干活六年多的景玉琴正在浇地。其他工人则有序地忙碌着手中工作。工人相互之间既有相互配合,又有共同协作,他们在春日的卧虎山上耕作着新一年的希望。
在微耕机耕作的林地上,堆放着许多大小均匀的鸡粪堆,这些鸡粪是从卧虎山散养鸡的场地上搜集起来的,作为绿色粪料,这些鸡粪经过堆放、发酵后,由翟长旺分散施于林地间。林地中有去年新栽的苗木,由于树苗个头还未长高,树冠与树冠之间的空隙较大,为了充分利用好山中的土地,山上去年种植苗木的林地,经过林业专家的指导,合理种植了玉米及其他小杂粮。
“接到尧都区政府复工复产的文件后,我们严格按照要求,有序开展了复工复产工作。”卧虎山庄“掌舵人”燕素红介绍,“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以确保复工复产工作正常开展。”
接到可以复工复产的消息后,燕素红对有意向参加耕作的工人进行电话咨询,对春节前后没有外出、没有发烧、身体不适等症状的工人进行登记。进入卧虎山后,为所有工人分发了口罩等物品,组织工人开展了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培训,坚持每天测量体温,坚持对所有生产用具、器械进行消毒,保障疫情下的耕作有序开展。
“我今年六十多岁了,虽然还有一大把的力气,可是外出不容易找活,在这里常年有活,不仅增加了收入,而且看着亲手栽种的树木绿化了家乡,心里感觉特别舒坦。”在林地间施肥的翟长旺介绍。
翟长旺是土生土长的翟村人,他在卧虎山干活已经三年了。在卧虎山上,燕素红聘用了不少当地的农民工,他们当中还有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不仅解决了当地的劳动力就业,而且带动了群众增收。
如今的卧虎山上,燕素红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了黑猪、山羊、乌鸡等养殖业,引进了金丝黄菊、油牡丹等经济作物,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户发展土鸡养殖等产业,形成了绿色循环经济。同时,她深挖地方文化特色,组织广大农村闲置劳动力从事手工粗布、千层底布鞋、儿童虎头帽等民间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通过旅游农产品超市、网络平台等宣传促销,带动了广大群众增收。
燕素红介绍,今年将进一步扩大生态林和经济林的种植面积,同时准备再发展10万株油牡丹种植,目前正在进行耕地、施肥、浇地等前期工作,随着时间推移还将根据耕种需要聘用更多务工人员,带动更多当地村民增收。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