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农户直播“带货” 物流直通致富之路

2020-04-24 09:13:16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下午好!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款纯天然土蜂蜜……”手机镜头前,“聚光灯”下,患有先天性残疾的靳勇泽、靳勇武兄弟俩正卖力地为家乡的农特产品“摇旗呐喊”。他们“躺”在家里二十多年,通过网络直播平台“站”了起来,不仅赚到 “第一桶金”,还收获了“好好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拉他们一把的,正是好阿姨——鸿洪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鸿。她舍弃城里的优越条件,在该退休的年龄回乡创业,依托电商平台,在尧都区贺家庄乡铺开了妇女居家赚钱、农户直播“带货”、物流直通“大门”的致富之路。

  撬动物流直通“大门”

  “以前拿快递,得去20里外的县底镇快递点儿,现在方便多了,出门就能拿到。”在尧都区贺家庄乡贺家庄村,张国鸿成立的综合快递超市成为整个乡唯一一个集多个快递于一身的站点儿,前来取快递的吴阿姨感慨道。

  “只要大家需要,我就要去做。”张国鸿人如其名,身为女子,却比男人还要干练果断。说起回乡的初衷,她打开了话匣子。

  由于家境贫困,张国鸿自小就在心里种下一颗“自己努力才能开花结果”的种子,也是这颗种子让她成就了一番事业。为了供三个哥哥上学,她忍痛放弃学业,早早步入社会,在中学做了一年代教后,又转战摄影、婚庆行业,这一干就是20年。然而,2017年4月的一次回乡经历,让她彻底放弃了如日中天的事业。

  “离开家乡20年,这里的一切并没有太大变化。我有房有车,跟我同龄的妇女却大多无所事事。由于交通不便、购物困难、物流滞后,大多数青壮年选择外出打工,将老人和孩子留在家里。当时,我眼眶红了,心头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张国鸿坦言,家乡的“窘态”触动了她,她毅然决定返乡创业,带动父老乡亲一起富。

  当时,正赶上国家提出“电子商务进农村”的政策,为了搭上时代发展的“快班车”,喜欢接触新鲜事物、敢闯敢试的张国鸿成立了贺家庄乡第一家电子商务平台。又通过考察和尝试,选定并引入集各种生活日用品于一体的海汇商城,让老百姓足不出户,就能成为电商主体和企业的代销商。

  平台有了,如何解决老百姓的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张国鸿一次次前往市区,与多家快递站点协商,在贺家庄村建立起了综合快递超市,让物流直通乡亲们的“家门”,从根源上解决了老百姓的网购问题,同时还可借助电商平台将自家的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带动妇女宅家“致富”

  “咔嚓……咔嚓……”来到漫天岭村,刚进农户家大门,就听见了此起彼伏的织布声,63岁的任姣平正在织布机上忙活着。自从去年11月23日报名参加了漫天岭粗布扶贫车间组织的第一期织布培训后,她便把这份工作“搬”回了家。如今,她织了4期布,赚到了1500元。

  “以前农闲的时候,妇女们没事就聚在一起聊家常,现在可不一样了,我们忙着呢,坐在家里就把钱挣了。”和任姣平一样,58岁的赵月娇也是村里的贫困户,由于身体原因,干不了重活。自打学会了织布,她是家庭工作两不误。看到妇女们都有了活儿干,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也不甘示弱,纷纷搬回了织布机,“我们也不能落下脚步。城里老人讲究健身,我们织布也是运动。”

  大家劲头十足,用手艺改善了生活质量。张国鸿不禁喜上眉梢:“我一个人富不算富,大家都富了才是真的富。”

  去年11月,张国鸿联系了一家粗布加工企业,在尧都区妇联、贺家庄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她带领部分贫困户妇女外出参观学习,回来后就举办了第一期培训,不仅自己垫资15万余元购买了织布机、附件和原料,还将自家小酒店腾出来作为学习基地,义务为学员们提供食宿问题。

  20多天的强化培训后,第一批学员学成,成功接到第一批订单。去年12月,大家领到了第一笔工资,别提心里有多美了。尤其是疫情期间,家庭式织布车间生意不断档,正月初六就接到订单,大家宅家“抗疫”、增收两不误。

  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的关键时期,张国鸿启动第三期粗布培训。考虑到出行问题,她在多方支持下,按照地理位置划分了口子里、赵北河、凤凰岭、贺家庄4个强化车间,由漫天岭第一批学员担任各车间的技术指导老师,助力更多贫困户通过增收致富,过上好日子。

  “为了把我们的粗布产业发扬光大,做大做强,同时还对接了几个服装设计和加工厂,进行个性化订单生产,跟上直播队伍开展网络销售。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引领下,在父老乡亲的辛勤努力下,我深信自己一定能给家乡的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良好的开端,让张国鸿更加坚定了带领大家致富的信心。

  “玩转”直播助力脱贫

  “我带大家看一看正处于开花授粉管理期的樱桃树是什么样子……”当贺家庄乡村民种植的樱桃和桃子花开正艳时,春意盎然中,种植户们纷纷拿起手机在自家果园“云直播”花期管理。对于这个新学来的带货方式,他们满心期待。

  贺家庄乡是一个纯农业乡镇,60%的村民虽然种了桃子、苹果或樱桃,却不知道怎么销出去。张国鸿想到了,要借互联网的“东风”。于是,她外出学习电商直播行业发展经验,还多方打听、比较,确定了一家利于村民们卖货的电商平台。经过多番“试水”后,于今年3月免费举办了第一期“电商+直播+产品”培训班。

  3月29日,在贺家庄村村民的樱桃地里,周边村庄以及浮山、洪洞等地的群众纷纷来“尝鲜”。张国鸿先是教授了从网上购物和销售的技巧,接着传授了直播“带货”的秘诀,真正帮助大家打通了农副产品的网络销售渠道。李家庄的桃农、清乐院的樱桃专家、东坡村的西瓜大王们喜笑颜开:“原来,一部手机就能把东西销出去,再不用挑着担子到街上摆摊了,我们得认真研究研究,好让瓜果成熟后卖得更远、卖得更好。”

  “一个人会、几个人会不是难事儿,难的是要实现家家开通直播、户户会用互联网,才能真正解决买货难、卖货难的问题。”意识到这点后,张国鸿把目光瞄准了村里的残疾兄弟靳勇泽、靳勇武。由于双腿行走不便,兄弟俩将自己“禁锢”在狭小的卧室里,对未来的人生感到渺茫和无望。

  张国鸿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一次次鼓励他们勇敢挑战新事物。为此,张国鸿不仅教会他们刺绣,还通过每晚四五个小时的一对一、手把手教学,使他们很快掌握了直播技巧。在精心布置的直播间里,他们卖出了一双自己亲手缝制的鞋垫。虽然只赚了几块钱,但他们收获了“新生”:“只有靠自己的努力创造的世界才是美好的。”

  “看着他们走出阴霾,我觉得自己的坚持是值得的。今后不但要从思想上、精神上帮助他们一步步成长,更要让他们一家从经济上得到效益、走出困境。”张国鸿眼含泪花,“不仅仅是他们,一批批主播正在农家‘崛起’。新式培训会继续办下去,让更多村民在自家地里就能完成销售,通过直播带动收益,为打赢全市脱贫攻坚战贡献一分力量。”

  记者 李静 闫璟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