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麦秆上的非遗传承梦

2025-03-12 09:25:45 来源:临汾新闻网  

  临汾新闻网讯“麦秆画要经过‘熏、蒸、漂’等多道工序,制作精细而繁琐,这对创作者的耐心和毅力都是一种考验。”3月11日,在尧都区车站街街道建设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洪洞县麦秆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媛媛正将精心挑选的麦秆剪开,平铺定型,抛光处理,再将薄如纸片的麦秆拼接起来,依照此前画好的图样裁剪,不大一会儿,一个憨态可掬的小蛇便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人们眼前。而她与麦秆画的缘分,恰似一场奇妙的邂逅,开启了一段绚丽的艺术征程。

  初遇:命运的丝线悄然交织

  在孙媛媛的记忆深处,童年时对绘画的热爱,就像一颗种子,在心底悄然种下。后来,她常沉浸在美术教育和服装设计交织的世界里,用画笔勾勒出心中的奇幻天地。

  2016年深秋,一次机缘巧合,经朋友介绍,她踏入洪洞县第四代麦秆画代表性传承人——李新忠的工作室,就此开启了一段与麦秆画的不解之缘。

  “这些都是麦秆画?”一进入工作室,孙媛媛就被眼前一幅幅精美绝伦的麦秆画深深吸引,她屏住呼吸凑近细看。李新忠正坐在工作台前,指尖夹着半根麦秆,小心翼翼地用烙铁在上面烙出远山的轮廓。“小姑娘,麦秆画可是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手艺。”李新忠抬眸一笑,皱纹里藏着岁月的故事,“每根麦秆都要经过选、漂、刮、碾、烫等十几道工序,稍不留神就前功尽弃。”

  孙媛媛的目光被一套《刀马图人物》牢牢锁住。整幅作品用了30余种麦秆处理技法,单是曹操的眼睛就用了八种不同的烫刻手法。每个人物的神态各异,衣袂处的细节处理更为出色。

  “我想学这个。”这句话几乎是脱口而出。李新忠放下烙铁,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眼睛发亮的女孩:“学艺苦,尤其是这门手艺,十年磨一剑都未必成气候。”但当他看到孙媛媛次日清晨带着自家晒谷场的麦秆再来时,终究还是收下了这个徒弟。

  从那一天起,孙媛媛与麦秆画的缘分就此结下。从此,她踏上了学习麦秆画的艰辛之路。

  钻研:汗水与心血铸就技艺

  学艺的过程充满了挑战。麦秆画的制作工艺极为复杂,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全神贯注、精益求精。

  首先是选料,孙媛媛常常天不亮就起身,前往田间挑选麦秆。她的目光在麦浪中仔细搜寻,只有那些粗壮、饱满、色泽金黄的麦秆才符合她的要求。经过一上午的忙碌,她的背包装满了沉甸甸的希望。

  回到家中,孙媛媛便开始剖秆工作。她坐在院子里的小桌前,手中拿着一把锋利的小刀,聚精会神地将麦秸从中间剖开。“嘶——”一声轻响,麦秆被成功剖开,但稍有不慎,麦秆就会破裂,前功尽弃。有一次,她不小心用力过猛,麦秆瞬间断裂,她的手指也被小刀划破,鲜血滴落在麦秆上。但她只是简单地包扎了一下伤口,便又继续投入工作中。

  给麦秆染色是个技术活,需要掌握好火候和颜料的比例。孙媛媛在厨房里支起一口大锅,将水煮开后放入麦秆进行脱脂。蒸汽弥漫,她的脸上挂满汗珠,但眼睛始终紧紧盯着锅中的麦秆。脱脂完成后,她又将麦秆放入调配好的颜料液中,不停地搅拌。“这次的颜色好像有点深了。”她皱着眉头,仔细观察着麦秆的颜色变化,然后迅速调整颜料的比例。经过反复试验,她终于掌握了染色的技巧,染出的麦秆色彩鲜艳、均匀。

  设计与绘画环节更是考验着孙媛媛的创意和耐心。她坐在书桌前,摊开画纸和画笔,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图案。有时,为了一个小小的创意,她会在书桌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反复修改草图。“这个线条再流畅一些就好了。”她自言自语道,手中的画笔在纸上轻轻滑动,勾勒出一个个优美的线条。

  经过熏、蒸、漂、刮、推、烫、剪、刻、编、绘等多道工序,一幅精美的麦秆画终于在孙媛媛的手中诞生。看着自己的作品,她的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在这一刻化作了满满的成就感。

  传承:让麦秆画走进千家万户

  随着技艺的日益精湛,孙媛媛的麦秆画《十二生肖》《凤栖洪“桐” 赋能未来》《百寿图》等作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但她并没有满足于此,她深知麦秆画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更多的人来传承和弘扬。于是,她决定开展麦秆画进社区活动。

  “同学们,这就是麦秆画,它是用我们常见的麦秆制作而成的。”3月8日上午,尧都区南街办事处临海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里热闹非凡,孙媛媛向辖区学生和家长生动地介绍麦秆画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大家纷纷围拢过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些精美的画作,不时发出阵阵惊叹。

  “阿姨,这个麦秆画好漂亮啊,我们也想试试。”活动现场,几名女同学拉着孙媛媛的手说道。“好啊,来,阿姨教你们。”孙媛媛手把手地教他们挑选麦秆、制作简单的图案。大家学得很认真,虽然动作有些生疏,但她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麦秆画的热爱和好奇。在孙媛媛的指导下,同学们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幅麦秆画作品,并兴奋地举着作品展示:“看,这是我做的康乃馨!”家长们纷纷为孩子们鼓掌,活动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活动中,孙媛媛不仅教学生和家长们制作麦秆画,还向他们讲述麦秆画的历史和文化故事。她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麦秆画,爱上这门古老的艺术。

  对于未来,孙媛媛有着清晰的规划和坚定的信念。她计划进一步拓展麦秆画的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将更多的现代元素融入其中,让麦秆画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的审美需求。同时,她还打算与更多的学校、社区合作,开展麦秆画培训课程,培养更多的麦秆画爱好者和传承人。

  “麦秆画是我们宝贵文化财富,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它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孙媛媛的眼神中充满了对麦秆画未来的憧憬和期待。在她的心中,麦秆画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份责任和使命。她将继续坚守在麦秆画的创作和传承道路上,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让麦秆画这颗非遗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