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年龄。说到年龄就想到个词语:尧年。尧年一词的来历是说尧高寿,民间说他活了118岁。这自然是高寿。可是,那年我写《尧都沧桑》,推算来,推算去,只算出114岁。这114岁是根据司马迁笔下的《五帝本纪》推算来的,尧13岁被封为陶侯,15岁被封为唐侯,16岁继承帝位,在位70年得舜,也就是86岁时得到舜;由舜辅政20年,才禅位于他,即达106岁了;然后,又过了8年故世,不就是114岁吗?王大有先生在他的著作《三皇五帝时代》也有个推算,说是117岁,看来这118岁的说法还真有点来头,或许是将尧访到舜试用了三四年算上了。无论怎么说,尧年确实是高寿的象征,是个祝寿的美好词汇。
再说安葬。说到安葬少不了丹朱,再怎么不成器他也是帝尧的儿子,况且,经过尧造围棋的一番教化,丹朱还是改变了不少。上一讲说过,他被封到丹渊,那个地方还不错呢!他是长子,是应该主事的。民间传说,帝尧为自己选好了一块墓地,那是在涝河旁边。前有潺潺流水,后有巍巍高山,山环水绕,气象万千,是一块风水宝地。有一天,帝尧将丹朱叫至跟前,想对他交代自己的后事。话到嘴边突然想起,这小子从来都是我说东,他去西;我走南,他向北。我要是说,将我埋在涝河南面,他准定把我埋到河北面去了。想到这里,他改口说将他埋在涝河北面。帝尧就这么放心地去了。哪里知道,浪子也有回头时。父王死后,丹朱十分悲痛,想想父王多年的谆谆教诲,莫不后悔。可惜一切晚了,追悔不及,惟一可以弥补的就是按照父王的遗言将他安葬。于是,就将父王埋到了涝河的北岸。这件事正好印证了一条格言,对于帝尧说,可谓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对于丹朱说,可谓糊涂一世,聪明一时了。可是,就在这聪明和糊涂的变易间,事物便定格了。所以,我们现在看见的尧陵就在涝河的北面。
那么,尧是如何安葬的?《尚书·舜典》记载:
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是说,帝尧逝世后,人们好像死了父母一样悲痛,三年间,全国上下一片寂静,没有人弹琴唱歌。足见,广众对帝尧尊崇至极。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帝尧下葬的那天,来的人太多了,简直是人山人海。每个人都捧一抔黄土。待棺木落卧放好,人们轮流上前,施礼拜祭后便将黄土覆盖在灵柩上。你一抔,他一抔,众人倾覆的黄土居然堆起了一座小小的山头。一座高大的陵墓成形了!这便有了成语“一抔黄土”。
这高大的陵墓让后世帝王分外眼红,纷纷效仿。相继出现了一座比一座高大宏伟的陵墓,从秦陵到茂陵,从乾陵到明十三陵,中国的帝王在进行着造陵比赛。似乎陵墓的高低,将决定自己的声望。岂不知,此举恰是一种道德迷失,帝尧的陵墓是群众自发堆成的,后世哪家帝王不是抓民夫修筑的?你能堆起陵丘,甚至堆的比尧陵还高,但是,能堆出和尧一样的威望么?当然不能。
关于陵墓还要说的有两点,一是尧陵有多种说法,按照墨子的说法,尧葬于蛩山,当在今河南濮阳县;按照司马迁尧崩于阳城的说法,当在今河南偃师;按照《山海经·海外南经》帝尧文王皆葬狄山说法,当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按照《山海经·大荒南经》“帝尧、帝喾、帝舜葬于岳山”的说法,当在今山西临汾市尧都区。古人认为岳山即为今太岳山,正好就在尧陵所处的位置。二是咱这儿的尧陵在三皇五帝中是最高的陵墓。就说炎黄吧!炎帝陵有陵没冢,以山为冢;黄帝陵冢高只有3.6米,周长48米。而咱们临汾的尧陵,冢高50米,周长300余米,是三皇五帝墓冢中最为雄伟的一座。陵区有山门,山门和戏台成为一体。入山门进陵园,园中有一座牌坊,牌坊上题刻着大字,正面为“平章百姓”,背面为“协和万邦”。再往后有献殿,从献殿背后登13个台阶向上是一座碑亭。亭内尚存5尊碑石,其中有明万历年间耸立的一尊,上镌“古帝尧陵”几个大字。碑亭背后即是高大雄伟的陵冢。
说过了尧的陵墓,就讲完了尧的一生,现在我们该对尧作个简要的概括了。我以为可以用这么几个词汇来评价他:成立、成功、成名、成神。
成立,是就考古而言。在陶寺遗址、下靳遗址发现之前,史料中对帝尧的提法都很谨慎,多以为那是传说时代。但是,随着黄土的层层掀开,人们看到传说时代的特征不断为考古发现所证明,因而,帝尧不再是虚幻的,而是实有的。可以说,他是能够成立的历史人物。
成功,是由他的作为决定的。从前面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尧的功绩很多,仅大的至少是四点、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钦定历法,敬授民时;广凿水井,解除大旱。这是古老的科学;另一方面是设立诽谤木,让大家畅所欲言,议论朝政;再就是禅让帝位于舜,这是古朴的民主。由此两点,我们可看出尧身上闪耀的光芒,就是仁爱和创新。没有仁爱精神,不会甘听逆耳之言,不会把天下让给别人;没有创新精神,不会掌握日月轮回,不会开启人类大规模使用地下水的先河。他治理天下的成功,也是仁爱和创新精神的成功。他是民师帝范,文明始祖,也是我们祖国的国祖。
成名,我想就不用多说了,尧的名声太大了。孔子评价他,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司马迁评价他,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平民百姓则说他是“尧窝”,将他比作太阳。可以说,在历史上数得出名字的帝王中他是最有名望的一位。最有说服力的是毛泽东的评价。在他眼中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就连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也只识弯弓射大雕。而对于尧,他却丝毫不敢怠慢,他说,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尧是古往今来最为光彩照人的名字。
成神,是我们的先祖将尧敬为神灵了。我们中国是一个泛神国家,各种行业神多达300多个。这些神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多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这是一种好现象,远比去敬奉虚无缥渺的狐仙之类要好得多。帝尧竟然也走上神坛,成为众人敬奉的神灵。阅读我国关于神灵的图书,至少要同帝尧相遇两次。在《中国民间诸神》一书中,我第一次在行业神中和帝尧相遇,他被尊为陶神。理由是:他推进和发展了制陶业,这当然无可非议。从陶寺出土的文物大量是陶器,这就可以看出,那时的制陶业的确很发达了。他作为陶神是当之无愧的。
再次和尧在神坛相遇,是在《道界诸神》一书中。在道教中尧被封为天官、舜和禹分别封为地官、水官,他们统称三官。那么,帝尧这位天官主管什么?从书中可以看出,天官居住在天上的紫微宫,称为天官紫微大帝,统率各天帝王、众星诸神,监督人们的日常功罪善恶。是受玉皇大帝之命下凡人间,治理人世的。由于尧在世时将天下治理得很好,人们过得很幸福,众人就将他称为福神。福神管什么?两件事:一是降财,二是赐福。在民间敬奉的财神有四位,一是赵公元帅、二是范蠡、三是比干,再就是帝尧了。前几位财神都只管降财,不管赐福,所以,有人发了财过得并不幸福。看来,要幸福还得敬帝尧。其实,临汾的尧庙就是一座三官庙,里头敬奉的就是尧舜禹,天官、地官、水官。而且是一座本庙,不仅民间祭祀,每三年大祭时皇帝还要派大臣主祭。大臣来了,既要在尧庙祭祀,还要去尧陵祭祀。在清代,我们临汾上村有个进士叫徐昆,曾经作过内阁中书舍人,他是继蒲松龄之后的又一位有名的小说家,他在书中写到官员钱箨石奉使祭祀尧陵。而且,尧陵、尧庙一直都逢庙会,规模很大,是山西、陕西、河南几省的贸易场所。对于帝尧的尊崇,不光是汉民族,元代一安定天下就下令修复尧庙,还划地产、拨银两,给予支持。至今,尧庙还有一块元代田宅圣旨碑。
以上说了古人对尧很为尊崇和敬重。那么,当今研究尧文化有什么意义?我认为有这么几点:
首先可以提高临汾的知名度。让世人知道,临汾是尧都,是中国的摇篮,是文明的发祥地。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愿意走进临汾,了解临汾,要是能开发建设临汾那就更好了。因而,尧文化,或者说尧就是临汾的形象名片。
第二是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这便寻到了五百年的根。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临汾古尧都,这是我们将近五千年的根。海内外华人,尤其是台湾同胞非常注重寻根祭祖,到临汾来,可以寻血缘之根,文化之根、精神之根。我们应以同根共祖,统一祖国为主题开展多种活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实现。
第三是可以促进临汾经济发展。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特点是,忙人多了,闲人也多了。闲人多了,就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机遇。因此,应该抓住机遇,以尧文化为资源,整体驱动旅游业发展。具体说,要扬起龙头,驱动龙身,伸展两翼,腾飞全局。扬起龙头就是以尧庙为龙头;驱动龙身,就是将霍州、洪洞、襄汾、曲沃等景点贯穿一体;伸展两翼,东翼是尧陵、康庄(击壤处)、浮山尧山、老君庙等,西翼是仙洞沟、东岳庙、小西天以及闻名遐迩的壶口瀑布;腾飞全局,即以游览拉动吃、住、行、购和娱,形成旅游产业体系。尧文化这笔资源,和地下的资源不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用好了,就不尽财源滚滚来啊!
第四是可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是当今的社会主题,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方略是科学发展观。尧钦定历法和谐了人和自然的关系;设立诽谤木,教化万民,和谐了人和人、人和社会的关系。因此,尧文化虽然古朴,却不乏科学发展的因素,对于今天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所以,加大研究和宣传力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尧文化是临汾人民的一笔重要的文化资源,用好了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经济财富。我欢迎更多的人关注它,发掘它,用它为临汾人民谋福利,让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幸福快乐!
到这里为止,尧文化的主要内容就讲完了,谢谢大家的关注,再见!
来源:尧文化网
【责任编辑: 邱睿】
责任编辑:
上一篇: 尧文化的某些特点及现实启示
下一篇: 乔忠延漫话帝尧之十一:尧舜禅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