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逵忠烈留美名

2015-01-15 15:54:13 来源:临汾新闻网

贾逵(174年-228年),字梁道,本名衢,河东襄陵人(今山西临汾东南)。他历仕曹操、曹丕、曹睿三世,是曹魏政权中具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物,终其一生为曹魏的统一事业作出贡献。担任豫州刺史期间,曾建起了一条二百余里的运河,称为“贾侯渠”,便利民生。石亭之战中,率军救出曹休。去世后谥曰肃侯。

贾逵少孤家贫,家境虽贫寒,而他还是立志从军。他“戏弄常设部伍”,使他的祖父甚表奇异,说:“汝大必为将。”并向他口授兵法数万言。贾逵后来先是在河东郡担任郡吏,后又迁为了绛邑县长。当时,正是东汉末年群雄纷争,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期。

贾逵非常忠诚,如被郭援威逼仍宁死不愿向他投降。在曹操死后,鄢陵侯曹彰由长安赶来,问曹操的玺绶时,贾逵则严肃地说:“天子在邺,国有储辅。先王玺绶,非君侯所直问也。”表明尊重曹操和其选立的继位人曹丕。另在夹石时,虽然贾逵与曹休有过节,但在曹魏的利益面前都可以放低,努力营救曹休以免被吴军覆灭。在他病重时,又对左右说:“受国厚恩,恨不斩孙权以下见先帝。丧事一不得有所修作。”可见他至死都希望助曹魏覆灭东吴,以至统一。

公元251年(嘉平三年),王凌在起兵失败,被押解回京时,路过贾逵庙前大呼:“贾梁道!只有你才知道王凌是大魏忠臣啊!”当夜把以前的掾属都找来,说道:“行将八十,身名俱裂了啊!”于是饮药自尽。同年,司马懿病重,梦见贾逵、王凌为作祟,不久去世。公元256年(甘露元年),当诸葛诞听到贾充支持魏室禅让他人,厉声呵斥:“你不是贾逵的儿子!”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贾逵生平与正史大体相当。曹操寿终,曹彰提兵奔丧,贾逵斥曹彰莽归。东吴周鲂诈降曹休,贾逵协同曹休出兵,建议曹休慎重进兵。曹休大怒,要斩贾逵,众将苦告求情,贾逵得以免死。曹休孤军深入,被东吴大都督陆逊大败,贾逵领兵接应,曹休才得以生还。

公元228年(太和二年),贾逵逝于任上,年五十五岁。史书《三国志》中将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扬州刺史温恢、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曾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为一传。此六位刺史被陈寿评为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孙资别传》中记载曹操言:使天下二千石悉如贾逵,吾何忧?《三国志?魏书十五》记载曹丕言:逵真刺史矣。

这正是:忠言烈节显于时,才兼文武诚时用;精达事机威恩著,肃齐万里留美名。     锡刚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本文暂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