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舜是个孝子,舜一次一次的战胜了迫害。他无法在家生活下去,于是跑到中条山中的历山去耕种度日。民间传说历山在垣曲县与翼城县交界处,山顶有一片大平地,说是舜把石头捡出拔荆棘而造成平地,用两头大象耕地,舜不打象,只敲筐箩,象耕地深细,耙磨平正,庄稼长势旺盛,地中长出草,群鸟飞来,用嘴衔去杂草,这就是“象耕田鸟耘草”。直到今天历山平地中仍有一条一条的深沟,山旁皆乱石滩,周围的丛树荆棘灌木都往外斜倒,说这都是舜压弯了树枝的。舜种的庄稼长势好,收获丰盈,周围群众都赶来向舜求教学习。加之这舜能干善良,生活勤俭,待人和气,名声越传越远。传得帝尧知道了,尧就亲自来到历山访问舜。
尧走到历山,远远听到弹琴歌唱之声,边走边问此乃何人,众曰舜。路过庄稼田地,禾苗旺盛,长势喜人,当走进舜屋时,其处境非凡,庭院树密鸟喧,屋内幽雅清香,尧为之惊讶。
与舜谈种植农作物,舜有理有据,又熟悉礼乐。尧视为贤者,对舜作三年之考验,随命他的九个儿子都到历山向舜学习,又把两个女儿嫁于舜为妻,舜扶助尧治理国家,得到群众的爱戴。尧又命舜到各地去教民耕种、识礼仪,受到各部落的尊敬;尧又命舜独自在深山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舜在暴风雨中,有信心顶得住,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走,显示出顽强的毅力斗志。尧看到舜的行为,又看到自己的儿子不成器,于是和各部落领袖议定,把帝位禅让于舜。择吉日,行大典,尧禅位。《尚书》称为舜“受终于文祖”。尧命舜管理百官,接待宾客,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起用了早有贤名的“八元”、“八恺”,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恺”管教化。舜摄政后,命禹为司空,治理水;弃担任后稷管农业;契为官徒,管教化;皋陶为士,执掌刑法;垂担任“共工”,管百工;又任“虞”掌管山林;伯夷任“秩宗”主持礼仪,并为乐官管乐礼与教育;龙担任“纳言”收集意见,负责发布命令。还规定三年考察一次政绩以升降职。于是社会出现了新面貌,水患得治社会清平,人民安居乐业。
舜摄政后和尧一样,巡行四方,洞察民情,灭除四害,天下太平。
舜晚年到湘江出访,适南方苗人作乱。他亲率大军平叛,忽一病而死,蛾皇、女英寻找舜帝也到湘江,两人皆死于此,葬于湘江中,成为湘江神。
《山西通志》记:舜帝是“颛顼五世孙,姚姓。受尧禅,以土德王,都蒲坂。在位五十年,禅于禹。元年己未,即位。咨二十二人。三十二年,命夏后总师,遂陟方岳……。四十九年,帝居于鸣条。五十年,帝崩。葬苍梧。案:今安邑有舜陵。”
舜到晚年把帝位禅让于治水有功的禹。禹虽治水有功,也是经过十七年考验,才正式就职的。
《史记·夏本纪》和《孟子·万章》却认为,舜晚年不如以往贤德,将职位让给只知玩乐的儿子商均。禹不服,用强制手段将舜放逐到苍梧,又将商均放逐于阳城,然后夺取了帝位。
【责任编辑: 卫淇】
责任编辑:
上一篇: 陶寺文化与尧文化·龙文化
下一篇: 帝尧访贤 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