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仲夏的午后,蝉鸣于耳,朵朵白云飘在蓝丝绒一样的天空,丝丝凉风吹过田岗,翠绿的玉米秆在微风中发出沙沙的响声……永和县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县,到处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永和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近年来,永和县委、县政府坚持问题导向,在国家卫健委和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将推动健康扶贫作为脱贫攻坚各项举措之中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改革创新、精准施策,初步实现群众不出县就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有效保障了群众身心健康。今年2月底,永和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全县累计脱贫78个村6492户17753人,贫困发生率由34.4%下降为0.53%。
永和县委副书记、国家卫健委派驻永和县挂职干部马爱丽说,永和县医疗健康事业面对的困境,在全国贫困山区县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永和县在健康扶贫工作中的思路、措施和成效,为全国贫困山区县医疗健康事业发展蹚出了一条新路子。
打造新“龙头”
为配合实施国家卫健委提出的打造全国山区县“试验田”的目标。2016年,永和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用当时全县财政收入一半以上的资金,投资1.46亿元,启动了永和县人民医院新址建设。以实现群众有地方看病、有医生看病为着力点,坚持从基础设施、管理水平、服务能力三个方面发力,精心打造县医院这个“龙头”,发挥辐射和带动作用,逐步满足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永和县卫体局局长李永正说,新医院占地面积25752平方米,建筑面积15930平方米,规划床位150张。2019年4月,新医院投入使用后,医疗基础设施、服务功能、检验检查设备都得到了全面更新和完善。
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在国家对口扶贫单位国家卫健委的大力支持下,永和县花大力气,从政策引导到投入人力、物力、资金等并协调社会各方资源,提升县人民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去年4月24日起,永和县人民医院由山西白求恩医院全面托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等3所医院联合对永和县人民医院开展帮扶工作,采取“以院包科”的形式,长期派驻多位专家进行技术指导、现场带教、人员培训、巡回义诊等,帮扶科室达22个。
“以前能力弱、患者少,医生护士没活干,现在门诊、手术、学习培训井然有序开展,大家觉得越来越有奔头了。”在永和县人民医院工作了14年的外科主任郭玉东说,通过专家帮扶,医院去年成功开展了腹腔镜、MRCP等新技术,提升了外科常见病的诊治能力。
“我在医院工作了21年,现在实施的新项目、引进的新设备,我以前想都不敢想!”永和县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刘萍萍感叹道。
“去年5月至12月,外科手术人数同比增长80.6%,妇产科手术人数同比增长125%,儿科出院人数同比增长212.2%。腹腔镜下胆囊摘除术、局麻下胸腰椎压缩骨折PKP术、静脉麻醉下宫腔镜检查术、胃镜、增强CT、核磁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群众不出县就可以享受这些医疗服务。”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医务处门诊办主任、永和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孙玮说,联合帮扶、“以院包科”的效果显著,2019年工作的量和质都有了飞速提升,今年将借助医院等级评审的契机持续深化医院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
“今年年底,我们争取完成二级医院评审;到2023年,计划将骨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建设成市级重点学科,妇产科、儿科、康复科发展成特色学科远景规划,3家医院通力合作开展精准帮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变‘输血’为‘造血’;到2026年底,初步形成以永和为中心,辐射周边多个县域的区域医疗中心。”山西白求恩医院的心内科副主任、永和县医疗集团负责人、永和县人民医院院长相晓军信心满满地说。
守牢“主阵地”
“以前老百姓看病首先想到的是去临汾、太原。现在大家都知道,北京、省城大医院的专家到了咱永和,还可以请更多的大专家进行远程会诊,医院就可以拍片子、看专家、做手术,所以到当地的医院看病成了村民的首选……”永和县坡头村今年67岁的村民黄芳兰说,他们现在是小病不出村、大病基本不用出县了。
坡头乡卫生院负责人、副主任医师张海林说:“健康扶贫以来,乡卫生院经过建设和改造,增设了内科、急诊科、治疗室、放射室等,采购配置影像、检验、急救、治疗等设备,还为全乡6所卫生室购置了18种以上的医疗设备,配备了候诊椅、饮水机、电暖气等,填平补齐了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设备,大大提升了服务能力。”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是满足群众基本医疗的主阵地。特别是永和县山高路远,交通不便,群众心脑血管疾病、肢体疼痛等疾病发病率极高,群众就医需求大,但乡村医疗条件差。因此,抓好乡村两级医疗卫生能力提升,对永和县来说特别重要。”永和县卫体局副局长李缠平说,2015年至今,全县实施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改造项目,共投入314.3万元,改扩建、改造村卫生室63所。
通过强化乡村两级医疗条件建设,现城乡居民“病有所医”得到有效保障。打石腰乡于家洼村乡村医生李海,服务5个自然村,服务人口有1000余人,擅长中医针灸,在治疗颈椎、腰椎、肩周炎疾病方面有独特之处,甚至隔河相望的陕西延川县患者也慕名前来。
李永正说,乡村医生是“主阵地”中的主力军。全县乡村医生共有79名,且老龄化较为严重。为了解决此问题,2019年全县通过县聘乡用、乡聘村用、全科特岗医生等途径招聘人员19名。为进一步稳定乡村医生队伍,从2019年10月份起,县政府在乡村医生每月400元补助的基础上,再从各村委的光伏收益中为乡村医生每月发放1000元补助,提高乡村医生待遇,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用好“助推器”
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对口帮扶以来,先后选派多名干部在永和县挂职扶贫,组织众多社会力量帮助永和脱贫,特别在信息化建设、远程医疗会诊、医疗设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大量工作,为“试验田”建设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去年9月26日,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与永和县卫体局共同签署了村民健康管理帮扶协议,临汾市内首家依托实体互联网医院建设的“健康小屋”在永和县索驼村卫生室正式启用。
“与大医院的专家合作,对村卫生室来说,真的是太方便了。”索驼村卫生室医生寇秀云说,利用手机下载的AI智能医生APP和“健康小屋”配套的便携式监护仪,在村卫生室就可以做心电图,像血压、血糖、血氧、脉率、体温等基本的健康信息也都可以通过配套设备一并采集,并且能与电子信息同步保存,为村民建立了长期动态的电子健康档案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三甲医院知名专家的诊治,以前想都不敢想……”索驼村今年67岁的村民苏新民正是“互联网+”技术的第一个受益者。去年,苏新民突发中风偏瘫在家,经过救治和康复锻炼,正处于恢复期。远程会诊后,专家还给苏新民开出了“健康小屋”第一张在线处方,该处方具有执业医师有效电子签名,患者可就近到乡村医疗机构或药店经药师审核后购买所需药品。
国家卫健委驻索驼村“第一书记”徐宏说,索驼村的“健康小屋”正是利用“互联网+”技术,把大城市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和医生智力资源下沉到山区农村,对全县健康扶贫起到了助推作用,真正实现了健康精准扶贫目标。
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措施,永和县健康扶贫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国务院扶贫办对永和县脱贫攻坚工作督导时高度肯定了健康扶贫取得的成绩。去年12月份,永和县受邀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进行发言。今年在全市卫生健康工作会议上,永和县被评为2019年度健康扶贫工作先进县。
记者 郝海军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