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连日来,永和县南庄乡红崖渠村委后苏家山村浩民红枣加工专业合作社一派忙碌:工人们马不停蹄地对红枣进行挑选、包装,铆足劲头赶订单;一箱箱红枣正装车待发,准备销往全国各地……
这段时间,53岁的樊调梅和邻居们一早就来到合作社做工,想趁闲暇时间多赚点钱。5年前,樊调梅的丈夫因病失去劳动能力,她一边照顾丈夫和老人,一边在合作社干活,一年下来有近万元收入。她高兴地说,“合作社帮了我们大忙,不仅帮助管理枣树,还让我们有钱赚,让大伙儿看家、挣钱两不误。”
看着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合作社负责人、“临汾好人”辛清平欣喜地说:“年前订单骤增,今年预计收入还会增长。只要大家都能赚到钱,我这心里就踏实了。”6年前,辛清平放弃外地风生水起的事业,回乡带着村民一起“创业”。如今,他创办的合作社不仅带动了周边3个乡镇、40个自然村、1000多名农户增收致富,还让合作社跻身“省级扶贫龙头企业”行列。
因家境贫寒,辛清平初中毕业后跟着父母在家学习红枣管理技术。一家5口人守着10余亩地的枣树辛苦劳作,勉强温饱。“不改变靠天吃饭的窘迫,日子永远不会好起来!”辛清平开始重谋出路——收购红枣,赚取差价,并通过扩大收购范围和收购不同品种的红枣来吸引客商。
通过不断摸爬滚打,经验日益丰富,辛清平又萌生了新想法:“创建一家红枣加工合作社,和村民一起趁‘枣’致富!”2005年,他赴外地学习考察红枣加工技术、合作社创办经验,之后便创建了一个700平方米的浩民红枣加工厂。经过精心打理,合作社不仅解决了多名村民的就业问题,还加工出不同的红枣产品,市场也逐渐打开。
2017年,辛清平发挥党员带头作用,与村“两委”干部共商大计,把推动企业经营规模发展、增加劳动用工与易地扶贫搬迁结合起来,达成帮扶带动合作协议,让搬迁户尤其是老弱病残贫困人口或半劳动力人口全部进入合作社务工,彻底解决了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
这些年,为了解决广大村民“有枣树没收益”的“难题”,辛清平流转了该村2000余亩土地种植枣树,吸收村民在种植、管护、收购、加工等环节“上岗”;聘请专家对枣农进行现场指导,并通过统一修剪、管护、改良等措施提高红枣产量;以高于市场0.1元的价格收购枣农的红枣,增加枣农收益;通过村集体资产性收益分红和社员分红,增加村民收入……
目前,浩民红枣加工专业合作社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已发展成为集栽种、收购、加工、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扶贫龙头企业,可加工红枣6个品种,年加工红枣150多万公斤,年销售额近200万元,并在太原、北京、西安、广州等地建立销售网络点,通过淘宝、天猫、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建起网络销售渠道,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
记者 闫璟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