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从医生、教师到农业专家,众多优秀人才被引进永和;从种子、幼苗到大树,人才培育工作已结出累累硕果;从双向奔赴、聚智出力,到逐梦启航,人才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不断为城市发展蓄势赋能……
近年来,永和县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立足县域发展实际,不断完善引才政策,健全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深入挖掘本地专家人才,坚持突出实效、分类指导、分批推进,加强校企合作,采取干部教育、专家帮带、订单培育等多元方式,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为永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筑巢引凤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永和县不断拓展引才渠道,开展各类引才活动,营造重才爱才敬才的浓厚氛围,为人才提供干事创业良好环境。
该县通过揭榜引才、兼职引才、帮扶引才,聚焦培育本地医疗队伍,开展大型义诊活动,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引进山西农业大学张一中博士,与永和县益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围绕2024年度“特”“优”农业高质量发展科技支撑工程项目“酿造高粱高产优质新品种示范推广及原粮基地建设”,推广“晋糯3号”高粱种植,叫响有机旱作永和高粱品牌;引进山西农业大学动科院任有蛇团队,助力“永和枣羊”品牌建设。
优秀人才在永和县集聚,发展动能源源不断。该县充分借助政策“东风”,积极拓宽聚才渠道,着力提增量、扩总量,扎实开展“党政正职访名校”活动,县领导先后赴四川大学、东北财经大学等省外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围绕天然气开发、数字经济发展等签约县校合作项目81个,柔性引进各领域专家人才70余人,引进高精尖人才5人。同时,通过公务员招录、选调生招录、事业单位招聘等渠道,加大高校毕业生引进力度,鼓励自主引才,为县域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以服务见真情,以机制见力度,永和县持续优化政策举措,打造引才聚才“新高地”。该县出台了《永和县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实施办法(试行)》《永和县常态化开展“凤还巢”人才回归工程实施办法(试行)》等一系列引才政策,畅通人才引进渠道,采取“一事一议”、人才回引等方式,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2人,回引永和籍在外优秀人才9人。
永和县人民医院的刘鱼刚便是通过“一事一议”被引进永和的一员,研究生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他,已经通过规培,并在针灸、胃肠镜检查等领域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被引进至永和县人民医院之后,填补了该院在胃镜手术方面的空白,过去一年间,他已经开展了300余例胃肠镜检查和取检工作,让永和县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育才培优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永和县注重人才自主培养,突出实效、分类指导、分批推进,组织农业、教育、医疗、文旅等重点领域人才培养,促进人才分布趋向均衡。
干部教育育才。该县印发《永和县2024年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围绕科级领导干部、青年人才干部等主体,举办3期主体班次,27期素质能力提升培训班;依托“农村党员进党校”,开展村(社区)“领头雁”培训,提升综合素质和履职能力,累计培训4期280人。
专家帮带育才。长期引进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等医院优秀帮扶专家280余人,指导培训本地医护人员2300余次;引进山西农业大学张一中博士团队,每年定期开展高粱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带动村民致富增收;评选名医名师名匠工作室,发挥引领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订单培训育才。支持山西丰百能源有限公司与山西燃气工程高级技工学校开设“定向委培就业班”,采取知识培训、考试选拔、分配岗位等程序,培训学员90余人,50人定岗就业,培养了一批燃气工程类、油气储运类人才;订单式开展中式面点师、缝纫工、家政服务员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共培训8期309人。
该县聚焦医疗、文旅、教育等领域搭建人才培育平台,借助平台优势,加快县域高质量发展步伐。今年,永和县推荐县中医院李全忠副院长建立山西省基层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和引领作用,收集整理在老年疾患和妇科等疑难杂症方面的独特诊治经验,并在县域内遴选2名继承人,通过巡诊带教进行精准培养。此外,根据群众需求,开展《中医对脾胃病的认识与治疗》《颈、腰椎的中医辨证论治》等系列学术讲座,让中医知识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主治医师白虎娥从事中西医结合已有10余年,被选为继承人培养对象。她说:“师从老中医李全忠以来,我的中医诊疗技术有了系统的提升,工作室的成立不仅彰显师带徒的中医传承精神,也能让更多的中医医师服务患者,让广大群众受益于传统中医。”
尽展其才 激活人才“一池春水”
永和县深入挖掘本地专家人才,立足县域特色资源,积极推荐、支持各领域专家人才建立、申报工作室,在医疗、文旅、教育等领域打造一批名医名师名匠人才集聚平台,凝聚智慧力量,服务社会发展。
2023年10月,余振民工作室获评“山西省级创新工作室”荣誉。同时,该县结合县职业中学教育发展需要,与省乡村工匠名师余振民联合打造了陶艺坊、泥塑工艺坊、剪纸坊、编织坊等“民间工艺十八坊”,并在场地、宣传推介等方面提供支持。
“依托余振民工作室,我们编撰了《乾坤湾泥塑》《乾坤湾剪纸》《乾坤湾蛋雕》《乾坤湾皮影》等试用本教材,因地制宜培养了一批本地职中优秀学生。”永和县职业中学校长宋慧明谈道。同时,余振民工作室每年邀请山西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的师生开展社会实践,宣传永和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
此外,永和县不断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机制,连续两年评选名师工作室,通过同一学科名师和教师组建集教学、科研、培训等相关职能为一体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激发教育人才活力,深入推进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目前,永和县围绕中小学语文、数学、物理等学科,成立11个名师工作室,吸纳省级、市级骨干教师28名。
省学科带头人、永和县第一高级中学数学科工作室主持人高旭表示:“我们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希望发挥名特优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示范引领、专业指导、培养新秀等功能作用,形成以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教师群体,开展教学研究、培养青年教师、推广学习成果。去年以来,这一形式得到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赞誉。”
“打造县域特色平台是集聚人才、培养人才的有效渠道,在全面打造名医名师名将的同时,我们完善《永和县博士工作站建设实施办法》,鼓励企业与高校共建博士工作站,为企业提供优惠政策、优质服务,通过各类平台建设,努力把人才的‘变量’转化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永和县委组织部部长黄旭说。
为了让人才更好留得住、用得好,永和县以“拎包入住”为标准,高标准改造人才公寓,全部统一配备空调、电视、家具等基础性生活设施,每套设立独立卫生间,并在人才公寓内设置健身房、阅览室、洗衣房等配套设施,实行“免收租金、水电免费”政策,为来永和县工作的高层次人才提供温馨舒适的居住生活环境,切实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水积鱼聚,木茂鸟集。人才担当作为出圈出彩,产业“新”潮澎湃势头强劲,城市发展活力充分迸发,永和县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书写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新的答卷!
记者 曹燕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