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米花唤起儿时记忆(18张)
一位年迈的老人摇着一把密封的黑铁炉,并不时地往火炉下方放一块煤。十分钟左右,随着“嘭”的一声巨响和白色烟雾的升起,一颗颗米粒就变成了香气四溢的爆米花。这是每个成年人共有的童年记忆,也是孩子们的美味零食。但随着社会发展,干这行业的人却越来越难见到了。
1月12日,尧都区印染巷中段十字路口,老行当手艺人乔师傅又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一辆推车、一团炉火、手摇吹风机、一口葫芦状的爆米花机,这是乔师傅每天出门必带的家当。
“能干就多干点,不给子女增添负担。”乔师傅说,他今年67岁了,是尧都区大阳镇北帝村人,膝下一儿一女,十分孝顺,但是他热爱这个行当,每天9时许开始出摊,走街串巷,没有固定的经营场所,收入还不错,一天下来大概能百八十块钱,足够他和老伴生活。“2016年我和老伴都生病住院花费了一万多元,国家政策好,农村医疗报销了四千多元,没跟孩子要一分钱。”乔师傅自豪地说。
乔师傅1982年开始从事这门手艺,当初一锅5分钱到如今一锅5元,这三十余载乔师傅见证了这门行当的没落。上世纪九十年代,每逢腊月家家户户拿出少许玉米爆米花,一天最多爆近百锅,很红火。如今爆米花的人很少了,收入也大不如前。
“这是小时候的记忆,每次看到都特别亲切。”市民赵勇说,他们小时候不像现在孩子零食那么多,能吃上热腾腾的爆米花就会让他感到特别幸福,现在虽然生活水平提高了,想吃什么就能吃什么,但是他偶尔还是会怀念“童年的味道”,遇上卖爆米花的,就会买上一袋,回家和家人分享。文/图记者 张蕴强
责任编辑:张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