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 新作为 新篇章】临汾行政村合并后新村发展状况扫描

2020-12-05 09:23:2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自2017年开展行政村合并工作以来,我市综合考虑历史沿革、风俗习惯、自然条件、山脉走向、群众意愿和产业布局等具体情况,优化农村规划布局和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截至今年4月底,17个县(市、区)共合并减少行政村680个,比2016年底减少850个,达省定目标任务数的103.03%,目前我市共有2112个行政村。

  在全省率先超额完成行政村合并任务后,半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新村发展工作,以强带弱提升基层组织,以大带小增强发展活力,目前形势稳定,人心向好。

  聚焦基层党建 促进新村融合

  “市里向137个合并村派驻了党支部书记,并优先从优秀农民工、致富能手等群众中选拔村‘两委’班子,以达到干部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的目的。”市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为加强新村建设,我市将行政村合并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着重加强村级班子、党员队伍和村级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带动作用,通过强村带弱村,实现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有效提升。

  同时,我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在新村融合工作中的先锋引领作用,要求党员把身份亮出来、作用发挥好,激发新村党员干部队伍的新干劲和新活力,实现“里子面子一起新”,彰显新村魅力。为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村融合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我市合理设置新村党群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提供一站式民情民访服务,完善结对联系服务体系,持续开展联邻帮户,促成邻里“一家亲”,不断提升新村治理水平。

  聚焦民生实事 优化新村环境

  “乡宁县关王庙乡下川、东沟、坂儿上与大河村村委均在云丘山景区,为进一步发挥旅游资源优势,4个村合并后更名为云丘山村,合并后发展势头良好,群众认可度很高。”该工作人员介绍,为优化新村环境,我市本着新村规划“一盘棋”理念,制订切实可行的新村村庄规划,明确目标,落实措施。通过共享文化广场、体育文化场馆等公共设施,加强资源融合,逐步改善合并后新村面貌和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并以民为本,大力推进以民生实事为主体的重点工作,通过实施新村道路硬化、墙体美化、绿化种植、路灯建设等一系列景观提升工程,有效改善村居环境,提升新村面貌;全力推进合并村联网公路、断头路的规划建设,优化乡村客运班线,缩短群众办事距离,让村民得到真实惠,看到好前景。

  为提升村民认同感、幸福感、归属感,我市注重并村并心,多方做好“人和”文章,缩短干部群众“磨合期”。新村融合后,着重服务民生解民困,无日间照料中心的村并入有日间照料中心的村,原村60周岁以上老人可在并入村日间照料中心享受同村同待遇;鼓励各村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切实加深各自然村的交流,以丰富的文化活动凝聚人心,促进新村融合,激发内生动力。

  聚焦资源配置 激活新村潜能

  安泽县唐城、庞必、议宁、李家沟、冯子节5个村合并为1个村,为唐城工业园区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乡宁县管头镇将镇政府所在地的管头村这个省级先进村,并入了国家级先进村燕家河村,进一步增强了发展后劲,也带动了周边农村共同发展……

  在建制村合并前,我市大多数村庄小而散,有的建制村地域面积小,人口不足1000人,村庄没有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落后。通过建制村合并,为生产要素的集聚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创造了条件。行政村合并工作中,针对散村、小村生产要素得不到合理整合、农村增收渠道单一、集体经济发展受到制约等问题,我市通过一并一、一并多等形式由大村兼并小村,实现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的有效提升,村集体非生产性经营支出的大幅度缩减,各类资源配置更加科学合理,发展合力更加凸显;也有的县(市、区)从利于农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将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子进行合并,通过强强联合,实现了以优带好。

  在统筹谋划,培育强村富民新水平的同时,我市注重盘活资源,培育集体经济发展新动能,向规模要效益,向产量要收入,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实现规模效益。有些村通过开发乡村休闲游,形成“公司+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使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整合,促进了区域范围内的公共资源共享,为村级统筹协调发展夯实了基础。“石鼻村与王家岭村合并后,更有利于规模化生产、经营、销售。”霍州市李曹镇石鼻村党支部书记王珠锁说,“我们计划发展药茶产业,在2000亩荒山荒坡上种连翘,带动大家致富,共同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 韩晓芳

     

责任编辑: 吉政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