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9月17日上午9点30分,伴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开市的锣声,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上市,实现了全省5年来主板上市企业“零”的突破,成为我省14年来首家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
历经20年发展,华翔集团走出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高质量转型升级之路,践行了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守正创新——百尺竿头再跨越
传统的生产车间大多是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大汗淋漓、埋头苦干的场景。但近日在华翔集团机加工三厂,记者看到:14条生产线上,机械手、无人运拖车、无人叉车与零星的工人交互协作,一个“智造”车间跃然眼前。
机加工三厂运转负责人杜明明介绍,每条生产线的班长早晨上班时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点开“华翔精工MES系统”中的“计划管理”界面,仔细核对一天的任务量,确认无误后,点击“叫料”选项,并填写好物料数量。几分钟内,无人运拖车便会将物料从物料库如数载到支座车间,这时,无人叉车便会把物料从运拖车上卸下,按照既定路线送到生产线上。
2017年,华翔集团启动了“互联网+协同制造”机加工智能化工厂升级建设项目。现在,机加工一车间和二车间的自动化生产线、桁架式机械手部分已升级改造完成,机加工三车间的自动化机加工生产线建设及其他高档数控车床和部分设备已安装完成,并通过MES系统建立起车间可视化集成管控平台。
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
着眼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华翔集团始终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2018年5月中旬,在第十六届中国国际铸造博览会上,华翔的两台新产品——3DP砂型3D打印设备成为全场焦点。3D打印是制造业的颠覆性技术,它不需要冗长的模具开发过程,也省去了繁琐的切削加工,对铸造件和机加工件具有替代性作用。
近年来,华翔集团率先将3D打印技术用于铸造的批量生产,不仅缩短了流程、节约了材料、降低了能耗,而且大大减少了模具制造费用,促进了铸造行业技术创新和智能化铸造装备的研究开发及产业化。
坚守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战略。
华翔的初心是做世界级好产品,打造铸造业和机加工领域专家型品牌,致力于为全球装备制造业提供基础配套。凭借20年的不断发展,如今,华翔创新发展已进入“全面发力”的新阶段。
20年的发展,华翔的成绩亮丽多彩;20年的成长,华翔的变化有目共睹:由一个只有一条V法生产线、年产不足2万吨的小型铸造企业,发展到今天具有年产25万吨铸件、1.75亿机加工件生产规模,拥有3条V法生产线、8条粘土砂精密铸造生产线和3个机加工公司,集铸造、粗加工、精加工于一体的机械装备制造集团。
深耕优服——客户永远第一位
“华翔集团紧抓机遇,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转型,白色家电零部件市场占有率稳居全球第一,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华翔集团监事会主席马毅光看来,不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制造业都要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信任,促成长期合作。
华翔集团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自2017年2月山西首趟中欧班列开通以来,共出运了11趟中欧班列,集装箱总数达到500余个,货物总重量达到1万余吨。此外,华翔集团还积极扩大对外投资,在欧洲建设华翔制造工厂。这是山西装备制造企业围绕“一带一路”谋篇布局“借船出海”,推动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实践。
“能代表‘中国制造’冲向世界,一定得有过人之处。华翔就是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和优质服务赢得了客户的青睐。尤其是上市后,合作伙伴对华翔的信任度更高了。” 在华翔工作了十余年的重工事业部副总经理王芝芳,亲身参与了华翔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程。
“华翔致力于做行业最佳的供应商。随着社会进步,企业间的技术和产品差距越来越小,企业竞争的焦点将从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服务竞争。”华翔集团副总经理、重工事业部总经理张宇飞说。
为了强化国际市场开拓力度,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华翔在美国、德国、荷兰、日本、韩国等国家设立分支机构,为全球客户提供一小时“JIT”服务,即将客户所需要的零部件,按客户要求的数量,在客户要求的时间送到客户特定生产线。
“我们在这些国家建设和租赁仓库,根据客户需求设定每种产品的安全库存,并指派驻厂代表与客户直接对接,满足客户需求。”张宇飞将此形容为“客户点菜,后厨做菜”,“这种模式使企业的生产计划更有针对性和计划性,对市场反应更为准确和快速。”
机遇前所未有,挑战如影随形。
华翔把创新服务与市场紧密对接,实现从大规模制造向个性化定制生产转型,由单一生产向研发生产并重转变,满足客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了从工业生产模式向服务生产模式转变。
荣辱与共——“双创”结满智慧果
“你们每一个人都去创新,你们所有的人既是企业的职工,又是创客,而且里面有大量的创造。你们有一个创新的体制,你们不仅让中国制造向高端迈进了,而且在让中国企业的体制焕发生机。你们是中国企业的旗帜,华翔一定会成为‘世界华翔’。”2017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山西华翔集团视察,对华翔的“双创”机制给予了高度评价。
总理的期盼,华翔的方向。
着眼长远发展、厚植“双百”战略,华翔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布局在更为凸显的位置。
“忙,忙着检测呢!”初见华翔集团高级工程师郭凌冰,记者对他的“忙”心生不解,缘于他说“忙”时的激动神情。“我们华翔人都忙,忙着提高呢,越忙越兴奋、越高兴。”
难掩自豪,郭凌冰继续解释自己的“忙”。“最近为意大利丰田叉车研发了新配件产品,从前期的讨论、交流,到试制阶段,再到目前的自我检测环节整整快一年了,眼看着就要成功了,你说我们能不高兴吗?”
从构想到成品,郭凌冰和华翔其他技术人员收获的不仅是技术上的提升,更多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与企业共进退的成就感。
“人人心里都装着华翔,这话可真不假。”华翔机加工副总经理朱华峰说,员工能与华翔共进退,离不开企业将收益成果与员工共享的激励机制。
“一项创新改善收益的10%,奖励给为产品作出精益改善、技术革新贡献的员工,只要你敢想敢做敢创新,你就能收获胜利的果实。”朱华峰细说着“双创”的优势。
2015年至今,在华翔众创空间注册成立的创客团队达300多个,开展改善周活动400余次,参与创客累计达5000多人次。
华翔集团战略投资平台副总监陈旗把“双创”机制比作果树,把双创平台比作土壤,把全员创客比作树干,把创客团队比作树枝,把创客公司比作果实,把华翔的工匠精神比作果树成长必须的阳光。创客们通过华翔“双创”土壤的培育和工匠文化的支撑,以“专业、专注”的精神,深入推进创新与创业融合,逐渐形成有序的创新创业孵化链条,实现了创新、创业、就业的有机结合和良性循环。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华翔成功上市,对加快装备制造业高质量转型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同时也意味着“华翔巨轮”将在更为广阔的海域继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记者 乔卫东 郑晓军 刘静 实习生 魏甜
秉持匠心 坚持创新 加快制造业“走出去”步伐
本报评论员
前不久,山西华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举行了A股上市仪式,成功实现了临汾本土企业在主板上市上零的突破。华翔集团的上市,意味着华翔顺利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智造”,为我国制造业进一步“走出去”、统筹国内外市场提供了成功的借鉴经验。
事实上,华翔集团始终坚持全球化战略,积极开拓海外高端市场,为打造世界华翔做足了准备。打造世界华翔并不只是简单的扩大全球市场份额,更深层的意义是秉持匠心,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让“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做好“中国智造”,由国内走向国际,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视察时指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改造、技术进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一个企业要在行业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中的领军者,就必须将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利用新技术实现大跨步。华翔始终将发展着眼于创新,率先将3D打印技术用于铸造生产中,实现了智能化与产品生产的成功融合。
创新最重要的就是人才,企业要营造出“万众创新”的氛围,就必须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为优秀的人才提供充分展现自己的平台。华翔坚持“人人创新,全员创客”的“双创”机制,致力于让每一个努力、进步、有能力的员工都能有出彩的机会,也通过这种鼓励机制实现企业和员工的互利共赢、共同成长。从2015年至今,华翔众创空间的创客团队已经有300多个,开展改善周活动400多次,参与的创客也累计达5000多人次,成就斐然。
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创新能力和人才资源固然重要,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也十分关键。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企业间的竞争焦点已经逐渐由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服务竞争。华翔集团采用的“客户点菜,后厨做菜”模式,为客户提供了精准、优质的服务,极大地满足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了从工业生产模式向服务生产模式的转变。
坚持全球化战略,是微观着手与宏观布局的相加。华翔集团作为一家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其总部位于山西临汾,在湖北和广东建立了生产、研发基地,在欧洲也建设了华翔制造工厂。自山西首发中欧班列以来,华翔集团已出运11趟中欧班列,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
市委“一三四三”工作思路提出,要坚持以“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引领,狠抓开发区建设、能源革命、项目建设、改革创新“四大牵引”,力争环保倒逼转型、装备制造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这就要求包括华翔集团在内的全市装备制造企业树立“宏观+微观”意识,在向全球市场进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在创新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确保生产、经营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与国际成功接轨。
华翔集团在全球化发展战略中,将自身打造成为一张过硬的“中国智造”名片,向更多国家展现了中国制造行业繁荣的发展现状与巨大的市场前景,为全市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走出去步伐,蹚出了一条对接国内外市场、走向世界的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