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上红花椒 种下致富树
临汾新闻网讯 3月12日植树节。早上刚吃过饭,襄汾县陶寺乡崇实村党支部书记李保刚来到建档立卡贫困户李廷章的家里,商量种植花椒的事儿。“他们老两口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山里有20亩耕地,不好耕种。花椒现在价格挺好,种了20亩花椒,预计一年能挣三四万块钱。”
前两年,通过土地确权,李廷章家分了20亩山坡地,土地贫瘠,再加上老两口身体不好,几乎就半撂荒似的扔在那儿了。
乡村两级干部和驻村帮扶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上门做工作。今天,李廷章老两口经过一番商议,把20亩山坡地全部栽上花椒树。
脱贫有了产业,帮扶再送一程。伴着缕缕春风,寂静的土地上顿时忙碌起来。在崇实、在各个村落,陶寺乡党委把主题党日活动的阵地搬到了荒坡种植一线,组织党员干部和部分志愿者与贫困户一道整地、挖坑、浇水,为贫困户栽上花椒树。驻村帮扶队队长关民说:“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也是交账之年,只有选对好的产业才能真正让老百姓实现脱贫致富。对陶寺而言,选择花椒种植就是这样一条对的、好的致富之路,这也是变输血为造血,厚植老百姓脱贫致富能力的好办法。”
小花椒,并不只为脱贫而备,它还孕育着更大的能量。陶寺乡乡长梁富强介绍,陶寺乡属于一个山区乡镇,全乡共有5.8万亩耕地,旱地多达4万多亩。多年来有重工矿、轻农业的传统,乡亲们种植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然而,随着“一城三区”规划的实施,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面临淘汰和关闭。如何让老百姓增收、让群众致富,成为陶寺乡下一步发展绕不开的话题。
为了觅得良方,2019年以来,陶寺乡党委经过外出考察、反复调研、充分论证,提出了利用“三荒”变废为宝,发展花椒产业,走特色种植的破题之策。“俗话说:靠山吃山。花椒种植,耕地的劣势就变成了优势。一是花椒种植非常适合山坡地,而陶寺最不缺的就是山坡地。二是花椒市场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三是移民搬迁造就了大批可供花椒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流转土地。四是花椒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成熟后可带动大批的村民务工,可谓一举多得。因此,我们打算用3年时间打造‘红色’东山万亩花椒种植园区。”陶寺乡副乡长王永胜介绍。
“覆膜时要盖起来,往上边放一点肥,再把两边对齐就行了,保持水分,保证成活率高。”伴随着陕西韩城的花椒种植技术人员师衍荣的细心指导,万亩花椒种植园区一期2000亩项目在常垣村启动。广袤的土地上被植下一棵棵新绿。“咱们眼前所看到的就是襄汾县万亩花椒种植基地一期2000亩的项目核心区。花椒产业是摇钱树,也是风景带。去年该乡组织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韩城芝阳镇考察时,就被漫山遍野的花椒所震撼。当前,提出了‘打好四张牌,搞活一座城’的思路,即安全底牌、生态绿牌、民生富牌、文旅品牌。其中,民生富牌,就是指花椒产业。发展花椒产业,就是下一步农业调产和乡村振兴的发力点和主方向。我们有信心把花椒产业打造成陶寺的支柱产业、脱贫产业、拳头产业。待到花椒成熟之时,这里将呈现漫山遍野、红似玛瑙的繁荣景象,既是一望无际的摇钱树,也是襄汾县文化旅游业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襄汾县陶寺乡党委书记张军介绍,把山区变成壮观的“陶寺红”、把万亩荒坡变成致富良田,从蓝图走向现实。
抓党建促脱贫,抓产业促发展。陶寺乡利用“三荒”变废为宝,通过典型示范、逐步发展的思路,引导带领群众走特色农业种植的路子,为产业转型、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蓄力,为群众开启“麻辣”生活之旅。(李康 郭帆)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