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山县张郭村的种地新模式

2020-05-07 09:42:05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村民一起签约

  临汾新闻网讯 一个月前,正值春耕。在浮山县响水河镇张郭村,68岁的盖明贵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合同上郑重签下名字,后又稳稳地按上手印。他把自家15亩地托管给了佳益农场。

  一个月后,春播在即。经过专家精准测土、精准配肥,一车车农资陆续抵达张郭村。看得见的农资如“定心丸”,盖明贵放心了,春播开启倒计时。

  要说盖明贵种15亩玉米,68岁的年龄,干起活来是真费劲儿。可让娃们撂下工作,回村种地他也觉不妥。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不能荒!

  听说了别的村有“托管”,盖明贵来了精神,可他还担心,万一托管公司不靠谱,收了服务费,农资以次充好,地里没有收成,一年的血汗钱不就打了水漂。

  为搞清楚“托管”里头的道道儿。这两年,盖明贵可没有闲着,他得空就多跑村子,打听收成、一一对比,得出的结果是:土地“托管”后,生产投入成本低、现代化管理省人省力、农民的收入还高。最关键的是,“托管”背后有政府部门的强力监管,对农作物耕、种、防、收有明确的作业标准,每项托管作业完成后,托管服务组织、服务对象、乡镇和县农村经管机构都要签字确认、审核检查。

  知晓了“硬核”的监管制度,盖明贵铁了心要签约!村民陈健、陈吉良和陈卫星也抢着“签、签、签”。与此同时,他们还有了“新想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后,要么进城务工、要么搞家庭养殖,收入多了,还愁日子不红火。

  现在的盖明贵走到哪里就把“托管”的优势宣传到哪里!他将“托管”说得明明白白,花个服务费找到“田保姆”,在家“坐享其成”,安心养老。

  “农业生产托管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也是向服务集中型规模经营的转变,更是农民种地新模式。”浮山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李维新介绍,佳益农场通过实施“土地托管”,为农民提供科学种植模式、农业机械化配套等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形成了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体系,解决了农民“种地难、卖粮难”的困境,农民即可过上“种地不下地,离地不失地”的日子。

  村民有了比较,托管的优势才更具引力。“去年大旱,很多农户家里种的玉米几乎绝收。以镇上的程村为例,参与托管的700亩玉米地,通过线上农业服务平台,农场第一时间发出预警,及时采取抗旱措施,秋收时每亩玉米地还收获了400公斤左右。”佳益农场负责人王海波说,村民们不敢相信托管玉米地竟还有收成。

  王海波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全程托管价格比村民自家种地每亩要省30元左右,提供的服务项目更全,比如防病虫害、免耕种植等一步到位。由农场管种的玉米地不仅产量高、质量好,还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绿色有机种植。农民完全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比分散种植增加了收入。

  有了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撑,佳益农场托管的效率让当地村民大开眼界:一人能管万亩田。一键托管,全程遥感,农机作业、在线查看、农资采购、信息指挥,公开化、透明化,数据说话一目了然;无人植保机,定位准确,效率高,每分钟作业1.2亩;直径3米的喷雾器,精确施药,方便移动,每五分钟作业1亩地;专业植保队,统防统治联动强,每天作业面积最高可达1500亩。目前,该农场以“土地托管”为核心,采取全程、半程托管服务模式运行,已发展托管面积15000余亩,覆盖8个乡镇、74个村,涉及受益农户1350余户。不仅如此,王海波因地制宜将托管理念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通过在北王乡、米家垣等乡镇发展种植糯玉米,带动60余户贫困户,增收2600余元。

  如今,原先“观望”的村民瞅着托管农户受了益,今年主动要求加入佳益农场。王海波正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记者 祁欣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

上一篇: 汾西县:一株红薯苗 两村共富歌

 

下一篇:没有了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