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西县:一株红薯苗 两村共富歌

2020-05-07 09:33:28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红薯起垄覆膜机现场作业

  临汾新闻网讯“如果不能统一标准,就要在这里做好调试,保证铺膜效果。”4月28日,在汾西县永安镇窑铺村的农田里,永安镇南沟底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刘强强一边查看土地的铺膜效果,一边为村民传授铺膜经验。

  在窑铺村贫困户李秋保的红薯地里,刘强强戴着草帽,穿一双高筒雨鞋,踩在松软的红薯地里,为村民介绍红薯起垄覆膜机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取得的成效。

  作为同一乡镇距离不远的两个村子,南沟底村和窑铺村都有种红薯的优良传统,并且都有距离县城近、自产自销较为方便的优势。不同的是,南沟底村在驻村帮扶单位山西交控集团临汾南高速分公司的资金扶持下,于2019年从外地购回了一台红薯起垄覆膜机、一台红薯收获机,并在当年先行先试,改变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在实现红薯种植、收获机械化的同时,于去年非常干旱的天气条件下还喜获丰收。这引起了汾西县委统战部驻窑铺村“第一书记”郭成喜的关注。不久前,他带领种红薯的李秋保等村民前往南沟底村实地学习,并详细了解该村村民刘文彦去年利用机械种植的收益情况。

  “人家用机械种红薯省时、省力还丰收,这两个村离得近,我也想着让咱村里的老百姓沾沾光。”郭成喜介绍,“因为工作关系,我跟刘强强经常一起开会,也一起探讨发展红薯种植的感受和想法,并把借用南沟底村红薯起垄覆膜机的想法告诉了刘强强,没想到得到了刘强强的爽快答复。”

  在窑铺村的地头,十余个村民前来查看红薯起垄覆膜机的成效,多个村民则在排队等候器械驶进自家田里。看着隆隆的机械驶过后,白色的塑料膜整齐地铺向田地,不少村民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自己铺膜太费劲,为了土地保墒,防止土壤水分流失,以前种植一直是翻一块地,铺一块地的膜,由于手头还得兼顾其他活儿,种5亩地的红薯往往要拖延半个月时间。”李秋保介绍,“有机械就方便了,5亩地一上午时间都用不了,既省时又省力。”

  李秋保是因身体不好和孩子上学致贫的贫困户。由于患有慢性结肠炎,李秋保干不了重活,虽然也试过外出务工却因饮食问题不能成行。在汾西脱贫政策的帮扶下,他利用大棚蔬菜和红薯种植成功脱贫。今年,在郭成喜的协调和帮助下,被“体力不行”“种红薯太费劲”困扰多年的李秋保,迎来了机械起垄覆膜的第一个春天。

  站在南沟底村的山坡上向下俯瞰,一块块泛着白色亮光的土地上,不少村民正在田里栽种红薯苗。在窑铺村的块块农田里,给窑铺村提供无偿使用的红薯起垄覆膜机正在驾驶员的操作下铺就一条条银色的“致富路”。

  “同在一块土地上,同是驻村帮扶人,我们就是要互相帮助,让更多老百姓享受到机械起垄覆膜带来的脱贫‘红利’,帮助更多老百姓早日致富奔小康。”刘强强介绍,“下一步,我们两个村将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沟通,不断扩大红薯种植产业,延伸红薯片、红薯粉、红薯粉条等红薯加工链条,丰富红薯产品,增加红薯附加值,帮助更多村民早日致富奔小康。”

  记者 张春茂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