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就是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虽然我是一个小女子,但依旧胸怀天下农事,愿尽绵薄之力给永和县乡亲们送去脱贫良药。
——娜仁格日勒
临汾新闻网讯 2001年,娜仁格日勒从内蒙古包头市嫁到临汾,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永和媳妇,从城市到农村,从小连花生是结在树上还是长在地里都不知道的姑娘,因为机缘巧合走上了农业之路。永和县自然条件差,靠天吃饭,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玉米、杂粮等传统农作物,加之市场行情疲软,收入普遍较低。了解到这些,娜仁格日勒觉得应该为乡亲们做点什么,2015年,她在网上了解到黑谷子具有耐寒、耐病虫的特性,便从山西省农科院引进营养价值高、更适合干旱地区种植的黑谷子,在当地试种20亩,但由于经验不足、自然灾害等原因,当年颗粒无收。
“一个城市来的小姑娘,哪懂这些!”“从小养尊处优,干不了农业!”……这次失败,使得周围冷嘲热讽的反对声更多了,甚至连亲朋都劝她放弃。但娜仁格日勒天生有股不服输的劲儿,越是困难越要干成,反复总结失败经验,她明白了“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致富的主要依托”。2016年春季,她重整旗鼓,采取“农户+合作社+公司”的模式,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并注册了“永和缘”商标,再次踏上农业发展之路。
然而困难接踵而至,想要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首先要改变农民追求产量而不顾质量的固有观念,让其采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人工除草,不打农药。为了打消农民的顾虑,她又主动垫资10余万元购买种子和有机肥,和农民签订协议,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1元回收全部农产品;为严把质量关,从春种到秋收,她全程跟拍录像,50余次下农村,和农民同吃同劳动,确保严格执行有机种植标准;在种植过程中农民遇到问题,她又自费请来农科院的专家帮助指导科学种田。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末,乡亲们迎来了大丰收,看到农民增收的喜悦,她更坚定了走精品化、品牌化农业发展道路的信心。
农产品质量提升了,如何打开销路?发展电子商务成为娜仁格日勒又一次新的探索,她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把永和的农副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2017年2月,在永和县委、县政府、县中小企业局的帮助下,永和县电子商务企业联盟成立,会员单位49个,涵盖红枣、核桃、花椒、黄小米等农特产品,以及19家涉农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子商务基层服务站,娜仁格日勒当选为联盟秘书长。
依托电子商务企业联盟,永和县成功举办了槐花文化旅游节,并开展了槐花采摘、花馍技能、电商销售等培训课程,联盟有效整合了产业资源,在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会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有力推动了永和县电子商务快速有序发展。如今,永和电商联盟的形象逐渐“树”起来,群众的口袋正在“鼓”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互联网摆脱了贫困。
在国家大力推行消费扶贫的背景下,娜仁格日勒更是将永和县的各种农副产品整合成永和特色大礼包,统一品牌,精挑细选,严把质量关,将其销往全国。2019年至2020年初,销售永和特色农产品360余万元,带动300余户、1000余人增收,并且增加了临时就业岗位。
“通过创业致富典型、能人大户的示范效应,远比政策福利直接下放更有效。”一路走来,娜仁格日勒对扶贫工作颇有心得,她认为,通过拉家常、话收入,争创收、抢脱贫,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人,从而让广大贫困户耳濡目染,逐步消除“等靠要”思想,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促使其精神上从“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记者 李羿玫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