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房子是国家建的,种地也有国家的好政策扶持,肩上的担子减轻了很多。”初夏时节,谈到当下的生活时,永和县桑壁镇桑壁村村民杨润兰说。
杨润兰是桑壁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所住的房子是易地搬迁房。这是一座临街的建筑,所住人员均为贫困户,每户所住房屋均是上下两层。2018年12月28日,永和县桑壁镇在这个小区前举行了易地扶贫搬迁小区入住仪式,杨润兰跟其他贫困户一样分得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这是一套商、住两用的房子,房子前边就是大路,政府部门从我们脱贫致富的角度考虑,有条件的可用一层经商做店铺、二层可以住人。”杨润兰介绍,房子后边就是文化活动场地,不仅有绿化休闲场地,还有健身器材和娱乐活动设施。
“原来家里有3孔土窑洞,孩子大了领个媳妇回来,总不能跟大人一起挤窑洞吧!”杨润兰说,“多亏了政府的政策好,我们只花了9000元就分到了一套100平方米的两层房子,这下孩子娶媳妇先不发愁了。”
今年47岁的杨润兰家有三个孩子,懂事的大儿子从中北大学毕业后自己找了工作,减轻了家庭负担,最小的孩子则在临汾上高中。多年来,杨润兰最发愁的就是农忙时节的土地耕种问题。
杨润兰家有10余亩地,地块分散而不规则,农忙时节,需要经常找人帮忙,每天需要支付80元至100元不等的劳务费用。2015年丈夫因病去世后,每到农忙季节,地里繁重的劳动压得杨润兰喘不过气来。
“多亏了党的好政策,实行农业生产托管后,种地有补贴,不仅费用降低了,而且种地也方便了。”杨润兰说。
2019年,农业生产托管项目惠及永和县。县委、县政府结合县域沟壑纵横、土地分散、条块地多,实施农业生产工作的难度大等实际,正视困难,因地制宜,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出了“智慧托管平台+农业循环经济”的农业生产托管“永和模式”。“智慧托管平台”利用卫星定位技术、传感器识别技术、无线传输技术、作业信息自动采集、综合计算方法等,对驾驶员的作业详细情况,进行全程监测,解决了“统计核实困难”“条块土地耕种面积难以估算”“托管主体与农民容易产生矛盾”等一系列问题,形成了“田有人种,事有人管”的农民种田服务新业态,还形成了农、林、牧、果高效农业循环经济,惠及了更多百姓。
“有了生产托管,摆脱了土地的束缚,现在要外出打工,说走就能走。”杨润兰说,“有了党的好政策,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幸福。”
记者 张春茂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