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三淇村:“土专家”新发明“摊晒机”真威武

2020-06-11 09:53: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王国庆展示自制“摊晒机”功能

  临汾新闻网讯 方管做支撑、传送带当推兜、弹簧助稳定、操纵杆多档位、几个螺丝固定,这些只需100多元,就可做成小麦摊晒机。

  眼下小麦抢收正当时,摊晒是关键。在尧都区红福泰农产品加工合作社里,67岁农民王国庆自制的第三代“小麦摊晒机”和“搂麦机”简装上线,用扳手在农家三轮车一装,只要俩人单机作业,一日即可完成2.8万公斤小麦摊晒工作,同比节省人工达20余人次。

  6月9日,记者前往合作社所在的尧都区三淇村一探究竟。

  王国庆是社里的“土专家”,退休后他把精力放在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上,只要生产需要,他都费尽脑汁搞发明、节能效、促生产。由此,“小麦摊晒机”诞生了。

  随着社里小麦托管面积连年增长,小麦收获后的摊晒工作也成了棘手的问题。虽然社里在全托管过程中“耕、种、防、收、烘”这5个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较高,但仍有7000亩土地属于“菜单式”托管,农户收了小麦,有的自行摊晒、有的直接从地头送到社里。这干湿程度不一,无法存入粮库,社里为了统一标准,集中分次摊晒。

  看似简单的分次摊晒,一来二去无形中增加了人工成本。

  王国庆着急了,他要从机械化入手,节省摊晒工作的人工成本。“农民搞发明,实践见真章,简单实用是关键。脑子里想好操作模板,再到实践中发现问题、攻克问题。”夏收前,王国庆可没闲着,为确保托管产后服务无忧,摊晒机必须提档升级,他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有时候到了深夜,想着想着睡着了,但脑子还在动,若突然来了灵感,他就坐起来了,赶紧记下,隔日再继续改进工艺。

  从3年前开始研发摊晒机,他已将最初简易平板做推兜,升级为“U型”黑胶皮推兜,实用性更强。

  如今第三代“摊晒机”已投入使用,手动操作杆即可实现推兜上下调节、分层摊晒。安装也极为便捷,两个螺丝可任意固定在家用三轮车上。这样一来,农家三轮车行驶与作业两不误。

  原来摊晒小麦完全靠人工。一车小麦倒在地上,村民先用木锨逐一摊平,正午高温时再用篓筢翻动,1个人摊晒500公斤麦子都累得腰酸背痛,若遇上雨天,农民的工作量又得翻倍。现在,王国庆心里特舒坦,曾经“晒麦窘境”一去不复返。

  这不,6月3日这天,社里集中收获2.8万公斤小麦,67岁的王国庆和68岁的崔海平驾驶“摊晒机”和“搂麦机”轻松完成当日的小麦摊晒工作。

  这一场面,被理事长崔仙红发到了网上,网友见识到小麦摊晒机的“威力”,瞬间有上万网友点赞,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农民原创的机械在线上平台火了!现在好了,王国庆的“简易发明”让农业机械更接地气,农民一学就会、一看就懂。村里“三八六零部队”里的闲散劳力也跃跃欲试加入其中,就近入社打工挣钱。

  “将农业生产紧跟现代机械化,唯有解放劳动力,才可实现托管产能最大化。”崔仙红如是说,平日里摊晒2.8万公斤小麦,最少需要25人左右。如今两位六旬老人就能轻松完成,既省时又省力。

  现下,王国庆一提起自己的发明,就滔滔不绝。在他看来搞农业,得静下来、钻进去,做农民,种地是天职,把地种好了,那是本分。而他的发明不止于此,社里200吨的烘干塔从原先烧煤到现在助力环保改烧天然气,王国庆将烘干塔的进热口做了升级处理,利用耐火砖导热原理,在延长锁热时间的前提下实现了节能减排。

  人一生总有很多想法,把想法付诸实践,并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在王国庆看来,作为一名农民就得为农业生产出一分力。别说,他的带动性还真强,村里人知道了他的“发明”也跟着学。社里但凡有技术培训,村民学习的热情更高了。

  今天,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与王国庆一样懂得了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他们主动学、用心干,志在“打赢知识翻身仗”;还有更多“跳出农门”的大学生选择回乡创业,“和土地谈一场恋爱”;从“土里刨食”到“土里掘金”,平凡土地生长出致富希望……新理念、新知识、新技术,正在让新时代的农村焕然一新。

  记者 祁欣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