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什么事都有人操心、有人管,住在我们社区真省事!”8月8日傍晚,在路边乘凉的王大妈摇着扇子给亲戚夸起了她家所属的尧都区南街办事处尧园社区。
尧园社区辖区面积0.35平方公里,有26个居民小区、3800余户居民,近万人。近年来,该社区以党组织为核心,着力打造“爱在尧园·情暖家园”服务品牌,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及时掌握居民动态、了解居民诉求、化解矛盾纠纷,把社区打造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解决居民揪心事
“我们现在出门再不用揪心路不好走了。”8月5日,一场雨过后,家住尧园社区平阳南街三角巷的崔捷敏一路走回家,说起这条巷子的变化她感慨不已,“以前一下雨,下水道外溢,大老远就能闻见一股臭味。每次雨后,我都很揪心,不是逼不得已肯定不出门。现在可好了,你看,我雨天走路出入也没问题。”
进入7月,几次强降雨天气使三角巷下水道堵塞,污水漫路的问题变得严重起来。接到群众反映后,该社区立即组织人员现场勘察,并请来疏通下水道的专业人员,弄清楚污水外溢的原因后,开始施工清理。经过几天作业,大量淤泥垃圾被清理,但管道里的一些死角机器管子延伸不到,无法清理。社区工作人员李鹏见状,主动钻到下水道管道里徒手掏出了死角里的垃圾。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水道终于畅通了。
这次清理,解决了困扰居民们多年雨天“出门难”的问题,让居民们告别了臭气熏天的回家路,享受到雨中漫步的惬意。
办好居民烦心事
“你好,我哥张东元的特困补助款已收到,他的残疾证也办好了,谢谢你为我哥的事操心。”今年4月初,社区工作人员王宇在整理资料时,收到这样一条微信。她看后欣慰一笑,立刻回复道,“为居民服务是我应尽的责任。”
发微信的是张西元,张东元是他的哥哥。张东元是聋哑人,今年70多岁,属于“三无”人员,一直由弟弟照顾,是社区里的低保人员。几天前,他们俩到社区办事时,再次向社区工作者表示感谢,“申请到每月986元的特困补助,哥哥的生活就会好转很多。”
因疫情原因,今年特困补助办理时间延长,张东元一家人很着急,作为“一对一”服务的王宇也同样着急。申请表上交后,王宇不时询问办理进度,同时安抚张东元及家人。在王宇的督办下,他们及时收到了特困补助,“他这个手势是向你表达感谢……”张西元解释道,虽然讲不出话,但眼含热泪的张东元不停地用手语表达感谢。
长期以来,该社区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持续关注,特别是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孤寡老人等,定期进行走访慰问,最大限度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居民的烦心事解决了,小区更和谐了。
完成居民操心事
粗布床单、茶杯、书画杂志……八一建军节当日,在该社区开展的慰问军队离退休老干部座谈会上,两家共建单位为28位老干部送去关爱和节日礼物,老干部与志愿者们围桌而坐,轻松地喝着茶、聊着天,其乐融融。退役老兵屈秉正为大家讲述了红军过草地、爬雪山的故事,还与大家唱起了《咱当兵的人》。90多岁高龄的解善福动情地说:“现在社区越办越好了,有这些志愿者时刻关心关爱着我们,孩子们也能放心工作了,我这心里高兴得很。”
“近年来,我们借助共建资源,着力打造‘爱在尧园·情暖家园’服务品牌。以服务群众为出发点,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建立了300余人的爱心志愿服务队,并为辖区特殊居民提供生活服务、爱心义剪、妇女健康体检等服务,仅2019年受益居民达700余人次。”该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晋秀平说,“今年,社区‘情暖家园’服务领域还在不断拓宽,并采取‘结对子’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帮助居民解决实际困难,把居民生活中的揪心事、烦心事、操心事变成放心事、顺心事和暖心事,让他们生活得更好、更开心。”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