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市书协副主席闫永义创作《民法典》书法长卷小记

2021-01-06 09:42:42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用小楷书写10万余字。”“这恒心了不得!” “我们身边竟有‘书法版’《民法典》!”……1月4日上午,在侯马市新田广场上,一幅长195米、宽0.34米的《民法典》书法长卷平铺地面,引得来来往往的市民驻足欣赏,并发出啧啧赞叹。

  这幅《民法典》书法长卷的作者是侯马市路西办事处西街社区居民闫永义。整幅作品以书法现于纸端,律法之庄严,书法之肃穆,借助法书与法典文翰融合的形式,让《民法典》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成为解读《民法典》重大意义、阐释《民法典》核心要义的一场生动演绎。

  今年57岁的闫永义,现任侯马市书协副主席,学习书法的10年中,勤奋好学、笔耕不辍,用他的话说就是,“除了上班、吃饭、睡觉,其他时间都在临帖、创作。”他先后临习姜夔楷书以及黄道周、王羲之行书,并于2018年先后用行书创作了长100米党的十九大报告和长45米的《党章》等作品。

  “当《民法典》进入审议阶段时,我就萌发了用楷书写《民法典》的想法。2020年6月1日,我在网站上下载了《民法典》的1260条10万余字,利用半年时间,于11月27日全部书写完成。”闫永义说。

  用楷书写《民法典》,与之前用行书写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章》相比,字数多、难度大,耗时、耗力、耗钱,即使反复书写同一内容,闫永义也从未想过放弃。2020年8月中旬,在写到第713条时,虽已在一张四尺对开宣纸上写了多遍,但还是觉得不如意,一气之下竟把毛笔折断了。过了一会儿,他静下心来后,又重新铺纸书写。那段时间,他每天都会利用业余时间挥毫泼墨七八个钟头,经常废寝忘食,写到深夜两三点钟。

  500多个小时、160张四尺对开宣纸……这一串看似平凡的数字是闫永义一份不平凡的坚持。他用楷书笔法书写了《民法典》全文,把姜夔的晋韵和唐法的独特风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说:“书法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而学用民法则让人安身立命、行稳致远。这是法润人心的最好注解,也是宣传普及《民法典》的一次有益尝试。”

  对此,闫永义的爱人李晓珠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书法就是老闫的‘命根’,家里所有的活儿我都不让他干。他只要回到家就进书房写字,最长写了5个多小时。他一开始写字,到了吃饭时间也叫不到饭桌上,有时饭菜热好了,正吃饭时他来了兴致,又撂下碗筷埋头写字。哎!真是拿他没有办法。”

  朋友杜宏江听说这幅《民法典》面世,专程到闫永义的家里观摩,他认真欣赏后伸出大拇指:“闫老哥不仅工作认真,书法也是杠杠滴!”

  “《民法典》书法长卷一完成,便在侯马市书法界引起不小的反响。该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武应龙对此给予了充分肯定,“老闫是个勤奋人,对书法特别执着。这幅《民法典》长卷,立意精心、匠心打造,是一幅难得的书法佳作。”

  闫永义撰写《民法典》法条,让书法艺术与法律文化碰撞出“火花”,通过“古典”与“今典”的相互辉映,传递了法治文化,弘扬了中华法制文明,坚定了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闫永义的这幅作品里不仅传递了法律信息,同时也是一件精美的书法作品,兼具艺术审美之功效,目前已有相关部门表示要收藏该作品。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