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马:打造温馨家园 托起幸福晚年

2021-01-06 10:32:31 来源:临汾新闻网   浏览次数:

  临汾新闻网讯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如何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有一个幸福的晚年,是各级政府和社会面临的一道新考题。

  近年来,侯马市采取政府引导、因地制宜、自我管理、共建共享的方式,在城乡养老服务方面进行了探索,前不久全省推进城乡养老和产业发展大会推广了侯马的做法和经验。

  “爸妈食堂”,家的味道

  “打起手鼓唱起歌,各族人民跟着党,社会主义道路多宽广……”在侯马市秦村北社区,暖心的歌儿在楼道内传唱。大厅里,有的老人在唱歌,有的老人在翩翩起舞,好不热闹。图书室、书画室、棋牌室、声乐室、舞蹈室、“爸妈食堂”、休息室、谈心谈话室、心理咨询室、志愿者服务工作室等,门类齐全。

  “每天儿女们上班时,把我们老两口送到这里,下午下班后再接回家,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过得很快乐。”坐在轮椅上的王玉英老人说,“日间照料中心食堂饭菜有‘家’的味道,而且,每天不重样。”王玉英的脸上深深浅浅的皱纹里装满了幸福。

  此外,社区精心打造的“爸妈食堂”,还为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上门,一日三餐荤素搭配,一天消费不超过15元。

  “我们对老年人提供幼儿园式服务,早上8点送来,下午6点接回。”该社区主任赵慧敏说。同时,该社区还不定期举办“百家宴”“百足浴”“好婆婆和好媳妇评选”“百岁老人生日会”“金婚老人集体庆典”等活动。

  在养老服务中心的运营上,侯马市采取政府补一点、集体筹一点、个人交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破解资金难题。在服务对象上优先保障70岁以上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散居的五保老人。服务方面主要以老年人互帮互助为主,配备少量的管理人员。在服务费用上,坚持有偿和无偿服务相结合,以老年人自费低偿为主。

  “儿女们打工没了后顾之忧”

  走进侯马市张村办事处褚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冬日的暖阳里,老人们聚在一起,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练书法。阅读室里有几位老干部看着当天的《临汾日报》,正热闹地讨论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报道。院子里,老人们三五成群晒太阳、嘴里哼着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日间照料中心就是好,现在已成为我们的第二个家了。白天在这里有人照顾,晚上回家又能享受家庭生活,最主要的是还帮孩子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褚玉兰老人说。

  “我们村大多数村民在市里打工,加上离市区远,一些老年人中午吃饭就成了大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我们在政府的引导下,多方考察后成立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褚村日间照料中心负责人刘仁燮说。

  为此,该村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90余万元建起了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中心内设有图书室、活动室、健身室、餐厅、医疗室、男女休息室、沐浴室、卫生间等,并为每一位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

  为了降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运营费用,该村还给日间照料中心建起了占地120亩的粮油菜生产基地,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在这里可以参加轻微的田间劳作,既锻炼了身体,又为中心节省了费用。

  侯马市对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搞“一刀切”,不搞“高大上”。侯马每年把日间照料中心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农村社会建设试点一并推进,充分整合农村卫生、文化、教育等各种公共服务资源,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日间照料为依托、农村养老服务机构为载体、志愿公益服务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像褚村这样的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目前侯马市现已有40余家。

  “上养老,下托小” 打造“四点半学校”

  下午5点,走进侯马市市府北巷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已到了快开饭的时间了,老人们正陆续进入食堂。

  餐桌上有西红柿炒鸡蛋、苜蓿肉、家常豆腐、米汤,就餐的老年人有200余人。

  “儿女不在身边,以前家里就我和老伴两人,做饭都是吃一顿剩一半,剩下的第二天热热再吃。现在好了,想吃什么这里都有,吃多少买多少,而且价格还不贵。”正在就餐的87岁老人苏富贵说。

  这个社区属于侯马市开办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较早的一个社区,如今高峰期就餐人数一天可达400人次。

  “上养老,下托小,是我们这个社区建立日间照料中心的初衷。”该社区主任李连生说。

  针对该社区学龄儿童多,家长下班时间晚的问题,该社区还开办了“四点半学校”,聘请老师给孩子们辅导作业,同时还开办了幼儿音乐、美术等辅导课程。

  “孩子放学后就到这里来写作业,还有专人辅导,我们上班也安心了,真是给我们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学生家长王华说。

  侯马市对日间照料中心的老人,坚持入伙自愿、退伙自由的原则,不强求摊派,同时兼顾“中小学学生”,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柴卫东


     

责任编辑:畅任杰

版权声明:凡临汾日报、临汾新闻网刊载及发布的各类稿件,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自媒不得转载发布。若有违者将依法追究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