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咚,咚咚!史大哥在家吗?”12月23日晚7时许,78岁的老干部史天峰正坐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听到屋外一阵敲门声。他缓缓起身走向大门口,嘴里嘟囔着,“天都黑了,谁还来?”
打开大门,微弱的灯光下站着的是唐老师。史天峰瞬间来了精神,热情地招呼道:“唐老师,这么晚了,您还来送书,快进屋暖和暖和。”
史天峰口中的唐老师,是浮山县老干部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管理员唐雄飞,专门给他送书来了。
今年66岁的唐雄飞是一位普通的农民,从小爱看书。1974年,他创办起了家庭图书室,免费向村民们开放。慢慢地,他的藏书越来越多,达到了8000余册,成了大家公认的“浮山藏书第一人”。
2015年9月,浮山县老干部服务中心开办了图书阅览室,在他人的提议下,该中心负责人上门邀请唐雄飞携书去当图书管理员。唐雄飞听说能让自己的藏书发挥更大的作用,便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他从自己的藏书中精选出1500余册搬到该中心图书阅览室。对于图书阅览室管理员的工作,一些人不以为然:“每天的工作无非就是借阅管理、图书摆放、卫生打扫,能有多少事?”但唐雄飞却不这么认为,他把这当作一项事业,精心管理着图书阅览室,热心服务着每一位读者,干得有声有色,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唐老师”。
唐雄飞是个有心人,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到该中心有130余名老干部,常来借阅图书的不到一半,其他老干部是不喜欢读书?还是另有其因?带着疑问,他展开了调查。原来有些老干部高龄多病,出趟门很难,但他们很爱看书读报。“这可如何是好?”唐雄飞琢磨起来,报纸上一则“送书上门”的新闻给了他启发。
打定主意就行动。在该中心的支持下,自今年7月初起,唐雄飞又成为“送书上门流动传阅”公益活动的送书员。开头的一幕,是他第141次送书上门。
一进史天峰的家,唐雄飞便拿出几份时事类报纸,又递给他一本《实用通俗新对联》说:“史大哥,您前几天说想看写对联的书,我就特意去旧书摊上淘了一本送给您。”史天峰接过书乐得合不拢嘴,忙拿起放大镜吟诵起来,“窗花剪牛招财富,壁上画虎镇鬼神……”之后,史天峰紧紧握着唐雄飞的手激动地说:“谢谢唐老师!这下村民再让我写对联就不用愁了。”
“第二站是葛培琳家。”从史天峰家出来,唐雄飞就向第二家出发了。此时,寒风呼啸,路上几乎没有了行人,唐雄飞骑着电动车瑟瑟发抖,在微弱的灯光下,他小心翼翼地行驶着。十几分钟后来到了老干部葛培琳家。这次,唐雄飞为他送来了复印好的大字版资料,内容包括中央、省委的重要精神和重大决策等。可别小看这些大字版资料,这都是唐雄飞日积月累的心血。每天一上班,唐雄飞总是先浏览各种报刊,再将珍贵资料分类剪贴,之后复印成符合老年人翻阅的大字版。截至目前,他已整理出《时事资料》《永远的丰碑》《文史·人物》等27类百余本9000余万字剪贴册。葛培琳高兴地说:“唐老师归类整理的这些大字版资料,我们都特别喜欢看。有了这个‘送书上门流动传阅’活动,我坐在家里就什么书都能看到了。 ”
马骏喜欢看时事类报纸,张兵基、伊振林喜欢看健康养生类报纸,张德才喜欢看党史类书籍……送书上门五个多月下来,唐雄飞心中记了一本“账”,对哪个人喜欢看什么书、能看几天是“门儿清”。每次上门之前,他都会给老干部们找好图书,有时还会送给他们几本爱看的新书,让老干部们欣喜不已。
在服务中心,唐雄飞是出了名的“热心肠”,他不仅是图书阅览室管理员、送书员、黑板报宣传员,还是一名老年志愿者,参加了“五老”人员开展的“五进”活动,走进机关、学校、农村、社区、企业,进行红色宣讲,大家也亲切地叫他“唐老师”。
12月21日下午3时许,唐雄飞走进浮山县文昌实验小学,为六(1)班的学生讲起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国共产党经历了哪四个历史时期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讲述中,唐雄飞通过讲述革命故事、观看历史图片、开展互动交流等,教育引导同学们铭记党恩,让他们从党的百年辉煌历史中汲取力量,在孩子心中播下红色的种子。
“他是个工作积极、待人热情的好同志。”对于唐雄飞的工作,浮山县老干部服务中心主任周灵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中心开展的整理、印制、入户、传送等特色服务,都是唐老师琢磨出来的,为老干部们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86岁的退休老干部贾电斌竖起了大拇指,“我们年纪大了,有啥问题都爱找唐老师,他总是有求必应、耐心讲解,真好!”
面对大家的称赞,朴实的唐雄飞只有这一句话,“只要老干部需要、能教育引导孩子们,我付出再多也值得。”
记者 郭秀婷
责任编辑: 吉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