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新闻网讯 顺着时间轴回望,原将的人生中,有三个第一次可作为重要注脚——
2000年第一次踏上三尺讲台,为师者,她用青春书写“不辞长作育花人”的誓言;
2016年第一次管理一所学校,为一校之长,她勉励自己,“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2017年第一次走进省两会会场,身为省人大代表,她肩挑教育和民情双重职责,甘做桃李园中育花人,也甘做人民群众“代言人”。
选择三尺讲台,是择业;成为一名校长,是肯定;被推选为省人大代表,是信赖。关于“信赖”的注脚,省人大代表、襄汾县第三小学校长原将梳理出三张关乎教育、惠及民生的“服务清单”,每一张“清单”都情系祖国的未来。
第一张“清单”
为了农村孩子在家门口有学上、上好学
做教育这些年,原将心里有一个痛点:农村教育。“留不住老师,招不来学生。”清楚原因,却不知从何下手。
当选为省人大代表后,原将对于这个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在每年的省两会上,教育问题始终是“热点”“焦点”。她看到政府对于教育有明确指导,“进一步促进教育优质资源均衡发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孩子就近入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享受更公平更公正更高质量教育的需求。”
怎样才能让农村薄弱学校寻找到新的生长点,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如何让农村教师获得更多的成长动力,让农村的孩子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优质教育?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势在必行,但是,具体怎么做?
“办好家门口的学校”“城镇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想法在原将心里萌动起来。“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统一的教育理念、管理模式、学校文化、教学标准、培养目标等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优化配置、相互促进的效应。”描绘的蓝图要契合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实地调研、广听民意不可少。
“如果咱村里的小学和城里开一样的课程,你们会让孩子留下吗?”
“怎么可能一样?那就是骗人哩!”
“如果城里的老师来呢?”
“真能来了?”
“你们需要,我们就来!”
群众有诉求,政府又支持,原将说干就干。2019年8月24日,襄汾县“教育集团化”启动暨襄汾县第三小学校关村分校关村分园挂牌仪式在古城镇关村举行。就这样,原将扛起了襄汾教育“集团化办学”改革创新的第一杆大旗。
“我们接手时,关村小学只有2个班、15名学生。9月1日开学,招收了68名一年级学生,这个量是我们没预料到的。”关村分校成立容易,发展难。
难在课后作业辅导,年轻家长外出打工,留守老人辅导作业吃力,于是,关村分校开展寄宿式教学模式,全面负责学生饮食起居、课业辅导。
寄宿模式,还难在校舍规划、学生食宿、教师选派。原将心中有目标,难题在前,办法紧跟其后。建设占地近500平方米的二层楼可解决食宿问题,挑选6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引入关村小学,新聘门卫、厨师、生活老师,学生被褥薄厚、饭菜口味、饮水凉热……原将事无巨细都考虑在内。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了今后农村小学向寄宿方向发展,在2020年建设改革500所乡镇寄宿制学校,我觉得农村小学的春天来了!”有了前期探索,对于集团化办学,原将信心倍增,“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也可以有学上、上好学!”
第二张“清单”
为了把课堂从室内“搬到”室外
襄汾是全国文化文物资源大县,有7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我国都城、鼓乐、民歌、文字、家具的源头,有人类起源文化、国家起源文化、晋国文化、戏曲文化、忠义文化;有张良、郑光祖等众多历史文化名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为开展研学旅行奠定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立足襄汾实际,“研学旅行”进入原将的视线。“研学旅行既是从国家层面推进立德树人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当前襄汾县推进全域旅游的一个重要抓手,它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培养,又有助于推进非遗文化传承。”
经过走访调研,原将了解到,襄汾县已成立了研学旅行工作领导组,按照“政府主导、统一管理、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模式,突出“最早中国”研学旅行这一品牌,建设了丁村、陶寺、汾城等12个相对成熟的研学营地。
“这不就是让学生从室内课堂走向室外课堂一个很好的范本吗?”原将激动不已,连续两年提出“关于建设打造最早中国研学旅行第一县的意见和建议”,建议政府加快推进研学旅行的指导性意见,建立研学旅行奖扶基金,培养研学导师以此增强研学课程的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以便更好地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和活力释放出来。
在原将看来,研学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广阔的课堂,把书本知识变成情景体验。“从小对家乡有更深的了解,这也是珍贵的一课。”
第三张“清单”
为了帮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原代表,咱再讨论一下您刚才提到的法制副校长的事儿吧。”
今年在分组讨论省两会法检两院工作报告时,原将提到了送“法”进校园,引起代表们的热烈讨论。其实,原将关注这个问题已有两年了。
“之前我们开展送‘法’进校园一般以初中和高中为重点,而小学是由老师搜集资料,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开展。如果小学也能向初中、高中一样,由专业的公检法人员讲法制课,我感觉效果肯定会更好。”原将的建议已得到采纳,2019年,全省中小学校都聘任了专业的法制副校长,这对推动中小学生普法教育、建设平安校园提供了保障。
接下来,所有的法制副校长将会进入学校开展这项工作,原将坦言,希望法制副校长上岗后,能用更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引导和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人民代表人民选,人民代表为人民。”立足襄汾教育现状,原将“晒”出三张“服务清单”,用担当精神有效履职,助推我市教育事业向高质量迈进。
记者 荀丹薇
责任编辑:畅任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