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城市环境系列报道之二
如何呵护美好家园 专家学者这样说:
临汾新闻网讯 建设山清水秀、宜居美丽的城市是每一位市民的美好心愿。近期以来,在我市城市面貌发生日新月异的大变化中,如何保护好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当下全社会的热点话题。
日前,来自山西师范大学的杨萍果、贾陈忠、崔宏三位博士接受了记者专访,他们围绕城市环境保护话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采访中,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必须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携手共建美好家园。
杨萍果博士——
创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文明城市
嘉宾档案:杨萍果,理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教授,临汾环境治理研究院副院长。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中美)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杨萍果博士认为,生态文明城市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需要全民广泛参与、进行监督,要进一步减少破坏和污染城市环境行为,全民共建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文明城市。
她建议,一是要以城市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为依据,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要重视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大环保投入,提高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水平。二是要调整城市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要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城市基础设施,实现基础设施的共享和有效利用,合理划分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工业和城市交通。三是深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强化环保统一监督管理、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加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环境问题和群众满意度的内容,创建能源有效利用、减少废物排放、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生态文明城市。
杨萍果博士说:“城市生态环境离不开城市绿化和公众参与。应鼓励机关、团体、学校等单位和住宅区加强庭院绿化,做到一街一景、各具特色,树木花草和搭配种植、合理布局;公园绿地要搭配合理,充分发挥绿植的空气净化、涵养水源功能。要加强宣传力度,让广大市民主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宣传部门和环保部门要通力合作,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开展环保知识竞赛、讲座等形式,普及环保知识教育;中小学生在校要接受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教育,提高市民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贾陈忠博士——
城市环境保护要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
嘉宾档案:贾陈忠,工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副教授,临汾环境治理研究院主任。主要从事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方面的教学研究,省土壤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与环境管理专家,市科技活动专家库专家,参与和主持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
贾陈忠博士说:“城市是地球上人口最为集中,社会经济活动最频繁的区域,也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自然环境变化最大的地方。人工建筑、景观、道路都使城市的大气环流、地形地貌、河流水文降水、蒸发、渗漏、气温等自然要素发生巨大变化,使城市生态环境与自然生态环境迥异。”
他表示,由于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高度发达,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大量的物质流动和产品转化,城市环境的污染性质已由过去单一的生活性污染演变为工业、交通、生活及商业等多源性污染,污染物复杂多变,联合叠加,进一步加重了城市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他认为,我国城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是人口集中,严重的交通拥挤、工业“三废”的排放、生活垃圾的产生,造成了城市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使得城市环境恶性循环。
贾陈忠博士建议:“针对城市环境面临的严重形势与挑战,政府应坚持‘两个转变’:一是从工业污染治理转变为工业和生活污染治理并重;二是从环境综合整治转变为污染治理与生态补偿并重。”
他说:“要充分认识到环境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城市环境保护必须围绕可持续发展战略,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要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贯彻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基本理念。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
崔宏博士——
公众参与是保护城市环境的必然选择
嘉宾档案:崔宏,工学博士,山西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环保相关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水环境污染治理。主持省高校科技创新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1项。
崔宏博士认为,良好的城市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城市环境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涉及的方面多、任务重,包括城市扬尘污染治理、城市污水治理、城市噪声控制、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城市绿化等。要做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发动各方力量,通力协作、相互配合,特别需要全市人民的支持与参与,公众参与是今后保护城市环境的必然出路和选择。
她建议,一是应建立政府主导的公众参与城市环境保护体系,管理部门在开展行政决策、监督执法、宣传教育时应引导公众参与进来,比如在出台相关行政决策时,通过发放社区调查问卷或网络调研等形式听取公众的意见。二是要提高公众参与城市环境治理的意识和能力,比如在宣教活动时设置“主题活动区”“内容展示区”和“绿色体验区”,帮助公众掌握环境保护相关知识,还可以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环保知识讲座、竞赛等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教育。三是公众参与城市环境治理的方式要多元化,不局限于投诉、举报、信访等方式,而是鼓励公众自发开展宣传教育以及依法提起公益诉讼等,主动参与城市环境保护工作。
崔宏博士说:“城市环境治理,居民是最大的受益者,要充分调动公众参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积极性,从制度层面进行完善,对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治理水平将会起到更为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记者 柴云祥 文/图
责任编辑:畅任杰